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答案是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他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尽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美国记者都给予了李鸿章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扭转乾坤之人”,但是,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李鸿章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一个十足的卖国贼。然而,李鸿章果真有着让后世人如此痛恨的“业绩”吗?“卖国贼”的称号当真可以理所当然地戴到他的头上吗?李鸿章之所以被后世所唾弃,其一是他所创办的洋务运动;其二是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三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

历史书上对李鸿章的评价

关于李鸿章的历史评价基本上是围绕着他签订《马关条约》,出卖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展开的,因此李鸿章也就成了一个汉奸,清朝的走狗。其实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首先,签订《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应该说是慈禧的意思,李鸿章不过是一个传达命令的人,因此不能把这个罪名加到他的身上。

其实李鸿章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大臣的,首先他不是满洲血统,能作为一个汉人在清朝当上如此大的官是很不容易的;

再者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也是一个积极的领导者,创建了很多现代的武装力量,虽然没有起到救国救民的作用,但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