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经定本是什么意思

五经定本是什么意思

五经定本是什么意思

五经定本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令(颜师古)考订了五经,并做成五经《定本》。

在战国时已经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的说法。《庄子·天运》:“孔子对老聃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时间很长了。’”当时称为“经”的不仅是儒家著作。《庄子·天下》说墨家弟子都读《墨经》,《荀子》中引有《道经》。经也未必都是孔子所著。后来“经”字神秘化,各宗教经典都称为“经”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的《乐经》很早就亡佚了,《汉书·艺文志》中已无此书的记载。其他五种著作就称为“五经”。唐朝时因唐太宗令颜师古考订《五经定本》,令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其孔撰官修的《礼记正义》的颁行,突出了《三礼》中《礼记》的地位(参与《礼记正义》编撰的贾公彦,还主持完成了《仪礼正义》的撰作)。唐朝“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