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一年生的植物,往往在寒冬到来之前就开始结实,借助于果实,它们可以延续生命。第二年春天一到,种子就开始发芽,并且迅速生长。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寒冬来临时,有的采取牺牲地上部分的做法——让地上部分发黄枯死,由埋藏在地下的茎或根来越冬;有的则采取“地下行动”——由根部收缩,将茎缩入土中藏起来抵御严寒。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除了通过落叶进入冬眠状态,不再萌发生长等方式来增强抗寒能力外,更多的是把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这样一来,细胞液的浓度增强了,细胞便不易结冰,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经霜后的萝卜、青菜、甘薯的味道变甜,就是这个原因。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北极圈以北的植物都会采取这种“内部准备”的方式来防寒,它们的细胞液里有高浓度的盐分,其浓度比南方的同类植物要高得多,这样能保证细胞不会结冰,它们也就能正常生长。有一种叫北极辣根的植物,在开花期间竟能经受-40℃的严寒考验!

植物虽然没有和动物一样的羽毛,但也有一些类似衣服的东西覆盖在躯干上。比如,生长在北极的灌木的茎上都覆盖着自己特有的“皮袄”——浓密的绒毛,这些绒毛形成独特的暖气装置,这松软的暖气装置正是植物御寒的忠实助手。

生长在北极的马先蒿的防寒能力比其他花草要略胜一筹。马先蒿的成长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从地里顶出的部分有些像头发蓬松的顶针,一星期后顶针变为毛茸茸的“蜡烛”,再过些时候就长成真正矮壮结实的马先蒿了。这时,风雪和严寒就再也奈何不了它。可以说,马先蒿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为抗寒作准备了。

冻土带的植物,大都是矮小粗壮的“短腿植物”,这样的外形也是出于防寒需要的。这样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无须像其他植物一样经常“弯腰”,它们根本就不会离开地面,都是匍匐、蔓生的。坚硬的茎,不比手指长,也不比铅笔粗,牢牢覆盖在苔藓上或悄悄地扎在石头下面,风吹不到,而又生活在离地面最近的空气环境中——这可是最温暖的地方。要知道,在北极,一点点能量都是极其宝贵的。

虎耳草和玻璃草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来防寒的。美丽娇小的虎耳草和玻璃草花朵,拥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这就是一个花坛。大家族由一根又粗又长的主根领导着,其余的幼根都纠缠在主根周围。这样一来,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吃的都是同一锅饭,大家一起开花授粉,而更重要的是“花坛”能很好对付变化无常的天气,在稠密、矮小的根茎中间能长久储存空气,保持着花丛集体生长需要的温度。

总体来说植物各有各的御寒方式。但最主要的还是叶落休眠,停止生长,减缓呼吸蒸腾作用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植物遭受低温胁迫时,会采用三种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植物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发育和生存会受到影响,为了生存,植物会采用三种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第一种方式是低温适应性基因的表达,通过激活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第二种方式是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减少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第三种方式是合成和积累特定的化合物,如抗寒蛋白、低温发酵产物等,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这些适应低温的方式,使得植物可以在低温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而人们也在研究这些机制,从而可以对植物进行遗传工程,提高植物的耐寒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低温胁迫及植物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 低温胁迫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但植物有适应低温的三种方式。: 植物对温度的抗性是一种基因特性,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低温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但植物会通过适应性调节去缓解这种影响,以保证自身生长发育。: 1. 内生性适应:植物根据自身对低温的适应性,自主产生内源性物质来缓解低温胁迫;2. 外源性适应: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生长后,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3. 预适应机制:植物在预先暴露在低温环境下,逐渐进入适应期,提高低温环境下的耐受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