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十大将谁最牛?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将军

中国十大将谁最牛?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将军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将谁最牛?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将军,以及你认为谁能上榜“中国历史十大将军”原因是什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
  2. 古代中国十大将军你们认为是谁
  3. 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十位皇帝你知道都有谁吗
  4. 你认为谁能上榜“中国历史十大将军”原因是什么
  5. 中国古代武将十大排行榜,你觉得谁是第一

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

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和我党早期党员,陈赓之所以在大授衔时低于老同学徐向前,主要还是“吃亏”在军职上,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陈赓的最高职务不过是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未能成为大军区(野战军)级别的首长,在1952年只能评定为军队级别中的“二等二级”。

在十名开国大将中,陈赓确实排名第四位,前面的三位分别是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其实就革命资历和红军早期的职务来说,前三位大将并不及陈赓,包括徐海东大将,早年在红四方面军系统内,还是陈赓的直接下级:陈赓当师长时,徐海东是团长。

同样,陈赓在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12师师长时,粟裕刚刚担任红一方面军的红64师师长,这不是一个主力师,而是地方红军升格的“小师”;黄克诚担任的职务,则是红三军团红4师政治部主任,所以就军职和级别来说,均不及陈大将。

需要指出的是,陈赓在南昌起义的后期作战中曾经负伤,不得不潜往上海治疗,随后留在特科工作了三年时间,因此没有参与到几大苏区红军的创建工作(落后于徐帅了),直到1931年底才到达鄂豫皖苏区,最初的职务仅仅是红军的团长。

(红军时期)

1932年在战斗中腿部再次重伤,从鄂豫皖苏区秘密前往上海治疗,伤愈后又被周公留下来继续担负“特科”的工作,尽管位置重要责任重大,却是离开了野战部队。

后来又因叛徒出卖意外被捕,辗转关押于南京、南昌等地,直到1933年底才逃出虎口,当然,也是他的那位校长睁一眼闭一眼的结果。

然而这两年,正是红军大发展的时期,就在陈赓被捕的时期,粟裕已经逐步晋升为军团参谋长、黄克诚晋升为师政委、徐海东则已经是红25军军长。而陈赓脱险回到江西苏区的第一个职务,是“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还是没能第一时间回到野战部队。

长征路上,陈赓率领的“干部团”,就是以该步兵学校的学员(多为连排级干部)为主体组成的,至于步校校长、干部团长的准确级别是什么,其实很难界定,但是肯定达不到红军军团长(或军长)的标准。

在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935年底,陈赓终于到职野战部队,职务是什么呢?红一军团红1师师长,换句话说,历经四年以后横跨两大方面军系统,却还是师首长,军职几乎等于原地踏步,殊为遗憾。

要知道,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干部都是按整编后的建制降级使用的:方面军首长担任师长、副师长等职务,比如贺龙、萧克、徐向前等;军团长(其实就是军长)担任旅首长,比如徐海东、陈光、王震等;至于师长一般改任团长职务,比如杨得志、李天佑、叶成焕等。

而红1师师长陈赓能够出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期间暂率红31军),已经是破格使用了,主要还是考虑到陈赓将军的资历、党龄和特科生涯。

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陈赓未来基本步入大将行列,而不可能成为开国元帅了,之前撰文说明过,只有八路军的总部首长、师首长和新四军的军首长,才有可能在1955年封帅。

一般来说,八路军最初的六名旅长、新四军1941年重建以后的七位师长,才有可能获授大将军衔,所以八路军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第3师师长黄克诚,跟陈赓一样确实具备基本条件,至于授衔时的具体排名,就要考虑其他的因素了。

(徐海东大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本来是奉命率部出关前往东北的,如果当真去了东北,陈赓极有可能晋升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可惜的是,这道命令最后取消了,陈赓仍然留在了晋冀鲁豫军区,而当时又没有兵团建制,只好继续担任纵队司令员。

1947年夏,陈赓以第4纵队司令员的身份,统一指挥4纵、9纵和起义的38军,组成“陈谢集团”南渡黄河,单独执行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暂时由军委直接指挥。这其实是“准战略集团”的级别,陈赓的职务和所辖兵力,确实达到了大军区(野战军)副职的级别。

本来还要以陈谢集团为基干,组建“豫鄂陕野战军”的,那么陈赓毫无疑问将出任野战军司令员,尽管这个野战军在级别上略低于其他几大野战军,但是仍可视为大军区副职。再次可惜,组建豫鄂陕野战军的计划最终取消,第4、第9纵队归还“中原野战军”建制。

(黄克诚大将)

这一系列阴差阳错下来,到1948年5月中原野战军正式改称时,陈赓仅仅还担任第4纵队司令员的职务,直到中野整编为第二野战军,也未能晋升野战军首长(比如野司副司令员),唯一的特殊待遇,是成为了二野的前委委员。

虽然陈赓后来出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但那都是建国以后的职务了,至少在建国以前,最高军职只是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在1955年大授衔时,其实也考虑了陈赓的后续职务,但是必然影响了排名。

在十名开国大将中,除了许光达和王树声是“正兵团级”,其他八位大将均评为“军委委员级”(也就是二等二级),而这前八位大将的具体排名,就要考虑建国前的职务和特殊因素了,陈赓之所以排名第四,因为前三位情况都比较特殊。

粟裕:

从军职来看,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先后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自然是大军区副职,在陈老总不在部队期间,还两次代理了野战军前委书记,所以军队职务和级别已然高于陈赓。

另外从解放战争的战功来看,作为华野和三野的实际作战指挥员,粟裕的战绩和战功有目共睹,若非早期资历不足,几乎有封帅的可能了(注意是几乎,还是差那么一点,所以未能入选军委名单),因此成为“第一大将”实至名归,没什么可争议的。

徐海东:

徐海东将军虽然在1940以后,一直因病休养,但是职务和级别并不低,历任八路军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注意总指挥是另外一位大将张云逸,并且徐海东在病中仍然当选为华中局委员。

最关键的因素,是毛主席认为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事实也如此,作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徐海东率红25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后,能够绝对拥护和支持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的到来,功莫大焉。

在特殊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正是因为徐海东的正确抉择,让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得以顺利地奠基在陕北,这一贡献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徐海东在大将名单中排名第二,是毛主席特别提议的,也没有争议。

(徐海东红军时期)

黄克诚: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在抗战胜利后率部挺进东北,成为东北我军初期的骨干力量、101手里最早掌握的精锐部队,其实也是新四军唯一全建制出关的主力部队,因此黄克诚曾经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

也就是说,黄克诚在解放战争初期,已经晋升为大军区的副职,在军队级别上高出陈赓半个身段。1948年4月起,转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注意时间,比陈赓担任兵团司令员还要早一年呢。

1954年10月,新调整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首长名单如下: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张宗逊、陈赓、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注意到了吧?在副总参谋长排名中,黄克诚为第一位,而陈赓还排在张宗逊(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之后,尽管张宗逊次年授予了上将军衔,但是黄克诚和陈赓的大将排名之先后,其实早已确定。

最终确定的开国十大将名单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各位大将的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古代中国十大将军你们认为是谁

古代的十大将军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也无法比较,况且年代久远。借这个题目简要介绍一下共和国的十大大将。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2、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3、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部长、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

4、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

5、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6、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并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7、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8、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9、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10、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十位皇帝你知道都有谁吗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个时期来看待。

第一个时期,秦汉,有2位入选。

这一时期,比较能打的君主,主要有汉太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第二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有4位入选。

这时候,比较能打的君主,主要有汉烈祖刘备、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第三个时期,隋唐,有1位入选。

这个阶段,比较能打的君主,只有唐太宗李世民。

第四个时期,五代十国以及宋朝,有2位入选。

这一时期,比较能打的君主,有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

第五个时期,元明清,有6位入选。

这段时间里,比较能打的君主,有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从以上的罗列,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封建王朝中,比较能打的君主大概有15位左右。这15人大部分都是开国之君。

非要在这15个人里面,再踢掉5个,那么我们只能把刘邦、刘备、陈霸先、柴荣、皇太极给踢出去了。

虽说他们的军事能力也很强,可跟其他10位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我们着重对剩下的10位君主,进行一些分析。

一、位面之子刘秀,堪称天才战略家。

刘邦其实很能打,要不也不会从一个泗水亭长,变成汉朝的开国之君。但是刘邦的败绩也不少,比如说56万大军攻打彭城,结果被项羽的3万骑兵打得全军覆没。还有白登之围中,刘邦差点被匈奴大军给困死。

相对来说,汉光武帝刘秀的战绩就非常喜人了。他这辈子没打过败仗,无论是战略部署,还是战术运用,刘秀都能得心应手。

昆阳大战中,刘秀以2万多人的劣势,击溃了王莽的42万大军,直接扭转了反对新朝的整体战局。

南栾之战中,刘秀击败幽、冀大军阀王郞,取得了河北地区的控制权。

刘秀这一辈子,累计击败了王莽、赤眉、王郞、刘永、李宪、隗嚣、公孙述等割据诸侯,累计击败的军队,超过200万人之多,这才得到了天下。可见刘秀的战斗力有多强。

最关键的是,刘秀总能够身先士卒,将领们搞不定的事情,刘秀亲自出马,总能逆转战局。

二、宋武帝刘裕。

刘裕估摸着是古代帝王里,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一个了。他曾创造了1个人追着1000多人砍的纪录,这可是正史上有记载的。

不过单兵作战能力不能说明什么,刘裕比较突出的,还是带兵能力。他这一生,平定了卢循起义、桓玄之乱,灭掉了谯蜀、南燕、东晋、后秦等政权,从未打过败仗。

刘裕不仅平定了南方的诸多叛乱,而且还陆续收复了河南、淮北、山东、陕西的大片土地,堪称南朝第一帝。

后来南朝陈国的建立者陈霸先,虽然也是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君主,不过他所建立的南陈,是南朝地盘最小的政权。不仅丢了巴蜀,就连荆州都在西魏的手里。

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刘裕去世以后,北方的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干成这件事的君主,就是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

17岁的拓跋焘刚上台,就带着一帮骑兵北上,把柔然铁骑揍了一顿。随后才开始慢慢收拾割据政权。在此期间,拓跋焘多次北伐柔然,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公元439年,拓跋焘相继平定了胡夏、北燕、仇池、北凉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这个时候的南朝,是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当政,南北朝的格局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刘义隆曾经3次北伐,其中2次对阵拓跋焘,都被拓跋焘打得丢盔弃甲。要不是拓跋焘的后勤跟不上,北魏大军说不定能横扫南朝。

四、唐太宗李世民。

这位在历史上就太有名了,唐朝北方的大片江山,基本都是李世民带队打下来的。当然了这事儿有吹嘘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强到什么地步呢?历代君王都要防着手下将领,可李世民和刘秀一样,本身都是天才的将帅,手下的将领没一个是他的对手,因此李世民也学习刘秀,对手下的功臣宿将们别提多好了。侯君集叛乱的时候,李世民动动手就把他给收拾了,可见李世民对自己的军事能力非常认可。

他这一生,陆续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刘武周等军阀,完成了唐王朝的统一重任。

五、宋太祖赵匡胤。

在赵匡胤之前,五代最能打的君主,就是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在位期间,三征南唐,夺走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地盘,又西进后蜀,夺取了陕西的部分地盘。同时柴荣还打算击败大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只可惜刚开局他就病死了。

所以说,39岁的柴荣英年早逝,要不他应该也能入选前十名。取而代之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了。赵匡胤的战绩就太猛了,这一生陆续平定了后蜀、南平、南汉、南唐,同时也招降了吴越,基本搞定了五代十国中所有的割据政权,只留下了一个北汉。

六、元太祖成吉思汗。

试问还有谁能跟成吉思汗叫板的?他建立的大蒙古国,占据了绝大多数欧亚大陆的地盘,几乎统治了当时的半个地球。这种规模,放眼整个人类历史,绝无仅有。

成吉思汗本人,带领本部人马统一了蒙古各部落,随后又亲自带兵痛击西夏、大金等政权。这还不够,成吉思汗还带领蒙古骑兵发动了第一次蒙古西征。

这次西征中,成吉思汗陆续消灭了西辽、花剌子模等政权,拿下了西域、中亚的大片地盘,直接把大蒙古国的领土推到了里海沿岸。

七、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早年他跟着哥哥蒙哥汗南征北战,曾经亲自带兵灭掉了大理国。忽必烈成汗以后,花了4年时间,搞定了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基本完成了蒙古在东亚地区的统一。

随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带兵南下,灭亡南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任。他所建立的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最大的一个王朝。

八、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小时候老惨了,是要饭出身,父母哥哥是活活饿死的,他只能当和尚出去讨饭吃。这种背景之下,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可见他有多不容易。

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个个都是英雄豪杰。陈友谅兵强马壮,实力最强,张士诚有钱,方国珍的水军强悍,这些人都不好对付,却都被朱元璋给解决了。

解决完各路诸侯以后,朱元璋又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将元朝统治者赶到了北方,大明朝这才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任。

九、明成祖朱棣。

原本朱棣没有继位权,只是明朝的燕王而已,手里的兵马也不过3万多人。这点人马实在是不足以支持他创业。

不过朱棣凭借自身优秀的军事能力,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击败了朱允炆,夺取了皇位。此后朱棣先后5次北伐漠北,打得北元残余势力生活不能自理,最远处打到了如今的乌兰巴托。

十、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先后统一了松花江流域、长白山附近的女真各部,逐渐有了称霸辽东的资本。

明朝当然不希望他做大,因此多次派兵镇压,结果都被努尔哈赤给击退了。努尔哈赤的地盘是越打越大,尤其是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击败明朝14万大军,拿下了辽阳、沈阳以及辽河以东的70多座城池。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当然也很出众,不过皇太极到死都没能入关,因此军事上的成就远不及自己的父亲。

你认为谁能上榜“中国历史十大将军”原因是什么

①霍去病:汉,17岁率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用兵灵活,注方略,不拘古法。善长途奔袭,快速大迂回、大穿插。俘匈奴祭天金人,后封狼居胥。

②卫青:汉大将军,多计谋。初出击匈奴,便直捣龙城,俘敌近千人。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白起:战国末年四大名将之首。30余年,用兵如神。克70余城,未有败绩。长平一此,歼赵军45万。计杀敌过百万,被称为″人屠"。

④项羽:秦未,力大如神,军事家。巨鹿之战,三万破敌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敌六十万。李晚芳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⑤吴起:战国时期将领,军事造诣极高。生前参战无数,敌闻″吴起来也",丢盔弃甲而亡。祝名战役″弱鲁败齐"。

⑥李牧:战国、赵国将领,军事家。多次击败秦军,生前无败仗。

⑦常遇春:元未明初,将十万军兵横行天下,号"常十万"。一生为将,从未败过。

⑧冉闵:南北朝时勇将。五胡乱华时,他曾以一己之力,抗衡十倍之敌。十战十捷,杀胡人几十万,将五胡遂出中原。

⑨岳飞:宋代抗金英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善治军,故"岳家军"战力强捍。是古代治军揩模,为抗金助力,缔造″连结河朔"谋。后世称为:″民族英雄"。

⑩赵云:三国时期(蜀国),师承三国武术家童渊。他是一名智慧形将军,有勇有谋。曾以″勇、智"长坂坡救″少主、刘禅"。人称″常胜将军",其一生只败过一次(因兵少败给魏延)。

(以上是以个人喜好编排,无次序)

中国古代武将十大排行榜,你觉得谁是第一

中国武将十大排行榜,能够上榜之人无一不是当世猛将,但要说这第一位,除了西楚霸王项羽之外,谁都没有资格!

十、关羽

关羽是东汉末期名满天下的名将,一部《三国演义》让关二爷的威名更上一层楼,经过《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关二爷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忠肝义胆的大英雄,温酒斩华雄、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被誉为后世武将之楷模。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比演义中也差不了多少。

关羽出身贫苦,早年曾因杀人而被迫流亡江湖,遇到刘备之后跟随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崭露头角,后来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虽然无栖身之所,但关羽始终不离不弃。刘备于徐州战败后,关羽暂时投靠曹操,亲自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被曹操封汉寿亭侯。但是后来探听但刘备的消息就了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荆州地区。刘备入川后,奉命镇守荆州,加号前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水陆并进,围攻襄阳和樊城。襄樊之战,关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想法。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良将!

《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还有很多人都称关羽“万人敌”。但是毛主席也曾评价:“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所以关羽是个将才无疑,但却非帅才,所以排在第十位。

九、徐达

徐达是大明第一战将,小时候生活穷苦,在其22岁那年,被朱元璋招募参加了义军,于是就成了朱元璋的铁杆小弟,是朱元璋最忠诚的拥护者,郭子兴和孙德崖内斗时,朱元璋被孙德崖抓住,是徐达用自己换回了朱元璋,从某种意义上讲,徐达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

后来朱元璋自己统兵,徐达也成了他手下的第一先锋,每次冲锋陷阵徐达和常遇春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生擒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威震天下。

后来朱元璋逐渐势力壮大,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为了防止张士诚背后偷袭,于是就让徐达防守应天,结果张士诚果然没有胆量进犯,朱元璋才可以一战定乾坤。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一路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于次年攻克元大都,蒙古人仓皇北逃,从此收复中原,结束了蒙古人一百年的统治。

《明史》中评价徐达:“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明史》对徐达的评价中一句“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就足以证明徐达的武将地位。

八、李牧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顶梁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注重骑兵作战,而李牧就是把骑兵和步兵结合,充分发挥兵种配合效能的第一人。

李牧前期主要和匈奴人作战,他采用了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战略,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将匈奴逼得远远逃走,从此安定了赵国北方边境。

匈奴被击退之后,李牧被安排对付秦国,李牧数次和秦国交手,胜多败少,尤其是宜安之战,围歼秦军十余万,秦国实力大损。李牧也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是秦国不会纵容如此强大的对手存在的,秦将王翦再次施展反间计,又是收买了那个曾经诬陷廉颇的郭开,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勾结秦军意图谋反,于是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李牧死,赵国亡!可惜可叹!

七、白起

白起和李牧齐名,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地位却比李牧还要高,因为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以白起居首。

白起有多厉害,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肯定听说过白起“杀神”的威名,因为白起作战得胜之后总会坑杀俘虏,所以有了“杀神”之名。

白起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七十多场,从无败绩,尤其是五次大战影响了战国局势的走向。

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白起击败魏韩联军,斩敌24万;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国,攻占楚都郢城,最少杀敌15万;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发动闪电战,8天行军一千多里,杀魏赵联军15万;公元前264年的陉城之战,白起连克韩国9城,杀敌5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击败赵国,杀敌45万。

战国近250年的战争,死亡人数约200万,其中白起一人就杀了将近100万,“杀神”之名,名不虚传!

六、韩信

韩信被后世誉为“兵仙”,用兵打仗的能力那是不必说的,而且韩信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指韩信的指挥能力。

韩信早期在项羽手下做事,但是项羽为人刚愎自用,韩信苦于一身的本事无处施展,所以就投靠了比较弱小的刘邦。刘邦这个人虽然打仗什么的不如项羽,但是他懂得用人,韩信的到来让刘邦如虎添翼。

汉元年,刘邦拜韩信为将,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使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真正奠定韩信“兵仙”地位的还是垓下之战,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于垓下大败西楚霸王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韩信居功至伟。

萧何评价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对韩信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五、岳飞

岳飞是清朝之前的“武圣”,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也是许多人的人生楷模。

公元1127年,初出茅庐的岳飞刚刚参军就击杀了民军首领张超,于是得到了宗泽的大力提拔。后来岳飞作战英勇,又深得军心,在平定变民之乱的同时,还抵抗了金人的入侵,收复了军事重镇盘城。于是岳飞岳鹏举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公元1132年,岳飞终于升任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成为了实际上的义军统帅,开始组建名震天下的岳家军,开始了北伐收复中原之路。

他先是收复了襄阳六郡,鼓舞了民心,让许多人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并且再此期间平定了国内农民起义,诛杀了农民起义首领杨幺。

然后岳飞开始不断北伐,与伪齐政权和金国打了大大小小不下百余场战役,胜多败少,更是把岳家军打出了名头,金国军队里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更是打到了北宋都城开封附近,眼看就要收复中原,竟然被十二道金牌追了回来,被谗臣陷害,于风波亭中殒命。

四、李存孝

李存孝是五代时期最出名的将领,堪称唐末第一大将。在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更是被刻画的犹如是天神一般的人物,曾是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取长安,打遍天下无敌手。

真实历史上的李存孝虽然没有小说演义中的那样夸张,但李存孝之勇猛也依旧是五代第一人。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被封为第十三太保,在剿灭黄巢叛军的战斗中,李存孝居功至伟,虽然没有小说演义的“三千铁骑破四十万精兵”那样夸张,但是却逼得黄巢自刎身亡。

随后在与朱温交手的泽州之战中,李存孝率领五百精骑冲入数万敌军营寨,生擒了后梁的骁勇悍将邓季筠。在史料中有这样一句话:“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

最著名的是潞州之战,李存孝率领三百铁骑,突破了昭义节度使孙揆一万三千余人,生擒了孙揆并成功占据了潞州。

正是因为有李存孝的存在,后唐李存勖才得以入主中原,成功称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说的就是李存孝。

但是李存孝功高盖主,又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导致被义兄李存信陷害,最终被五马分尸而死。

三、吕布

我们前面说道,关羽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名将,但那是在汉末末期,三国初期,而在关羽之前,吕布才是汉末第一名将,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是白叫的。

不管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还是正史中,吕布第一武将的地位都无法撼动,吕布在汉末群雄中,实非豪杰,所依仗者不过是手中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而已。但就是此二者匹夫之勇,却让他纵横于诸侯之间,令各诸侯无可奈何,实在是一员猛将。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吕布:“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由此可见,吕布的勇武无人能及,但是目光短浅,胸中无韬略,不是干大事的人才。

二、霍去病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可谓是年轻将领的典范,十八岁时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上战场,就立下了功勋,名满天下,《史记》记载:“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不仅大获全胜还斩杀了“单于大父”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可谓是一战成名。

然后霍去病就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冠军侯”,在汉代封侯有多难?名将李广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霍去病十八岁就封了侯,妥妥的少年英杰。

然后霍去病四次北征,均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别人的军功都是以斩杀士兵数量记的,而霍去病的军功是斩杀匈奴首脑来记录的,根据《史记》记载:

骠骑将军冀获单于子、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

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不是匈奴贵族大臣,霍去病都不稀得搭理,人家就是这么豪横!带着一股少年人的狂气。

一、项羽

项羽之勇猛绝对是历代武将之首,而且兵法韬略也是上乘。下面书生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何项羽是历代武将之首。

1、武功

项羽的武力是历代武将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小接受的是贵族教育,学过剑法,习过兵书,但是都没有学下去,这并不是说他懈怠,而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因为他十几岁就有扛鼎的神力,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任何高超的剑术也敌不过他。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在垓下战败时,项羽的勇猛真可谓是天人下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自起兵以来,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即便是这次失败,也是因为刘邦的阴险,上天要亡他,而非他的实力不济。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后面,项羽的表现堪称历代武将冲杀之最,纵观中华历代武将的记载,无有出其右者。一个冲锋就斩杀汉军一个将军,随手斩将就跟玩似的,关羽于军中斩颜良,就足以威震天下,到了项羽这里,随手就是一个将领人头。然后项羽一个瞪眼,就把赤泉侯杨喜吓的人马惧惊,这可比张飞喝断当阳桥厉害多了。再然后项羽一个突围,杀士兵数百人,就算是一刀一个,刀也得砍劈刃了吧!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在乌江边上,被汉军所围,将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下马步战,也是斩杀数百人,最后只是自刎而亡。

如此战绩,历代武将无人能及。

2、兵法

项羽虽然学兵法没有学全,但是这“万人敌”的本领已经有了。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六万破章邯四十万秦军,一战就打残了秦军,从此威震天下。

巨鹿之战只是项羽走上巅峰的第一步,随后项羽的八年时间里,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虽然项羽个人之勇有一部分因素,但是他用兵之精,也鲜有人敌。

即便是最后一战,项羽败给了刘邦,实际上也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且政治上的失败,所以项羽的军事实力其实是无敌的。

综上所述,项羽无论是武力还是兵法都是历代武将中顶尖的,但可惜,项羽是万年不世出的将才,却非贤明的君主之才。故而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我是@铁琴书生,关注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关于中国十大将谁最牛?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将军,你认为谁能上榜“中国历史十大将军”原因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