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历届冠军回顾,看看这些获奖歌手的成功之路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好声音历届冠军回顾,看看这些获奖歌手的成功之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国女篮历任主教练都有谁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中国女篮历任主教练都有谁
1,胡利德。执教成绩:1976年亚锦赛冠军
出生于1937年的胡利德曾经入选国家男篮,在退役之后,他在1965年接过了中国女篮的帅位,并在这一职务上一干就是15年,带领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女篮逐渐迈入了亚洲强队的行列。在1974年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亚锦赛上,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女篮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而在两年之后的第六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上,中国女篮6战全胜勇夺冠军。从此之后,中国女篮逐渐走上了强队之路。
2,杨伯镛、王利发。执教成绩:1983年世锦赛第三名
胡利德之后,步入80年代的中国女篮由杨伯镛、王利发两人共同担任球队主教练职务。在1982年举行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他们联手率领女篮夺得冠军。而在83年举行的第九届世锦赛上,中国女篮更是屡克强敌,最终在半决赛惜败美国男篮之后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3,吕长新。执教成绩: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四名
同样出身国手的吕长新曾经协助男篮功勋主帅钱澄海处理男篮工作。在取得了赫赫战功之后,他在1987—1990年出任国家女篮主教练,率队获得1988年奥运会第6名,1990年亚运会第2名和亚洲锦标赛冠军。在女篮的成功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4,李亚光。执教成绩: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
李亚光在运动员时代以其敢打敢拼的风格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美称。而在90年代接手中国女篮之后,他将自己的风格很好地灌输到了球队之中,塑造了一支围绕中锋郑海霞为核心的出色团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篮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后经过苦战不敌篮坛霸主美国队而获得亚军。尽管距离最后的荣耀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李亚光和他的中国女篮却成为了中国篮球史上不灭的经典。
5,陈道宏。执教成绩:1994年第12届世锦赛亚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九名
告别了李亚光的辉煌时期,中国女篮并没有很快走下神坛。继任者陈道宏在1994年第12届世锦赛上再度带领中国女篮取得世界亚军,捍卫了中国女篮的荣耀。不过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女篮仅仅取得第九名,陈道宏也因此备播离开了女篮。
6,朱家志,马跃南。执教成绩:1997年参加第17届亚锦赛,获第三名(朱家志);1998年参加第13届亚运会,获亚军
90年代后期,是中国女篮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人员组成上出现问题的中国女篮不仅在世界大赛上难有作为,甚至在亚洲也被韩国等宿敌所压制,在亚锦赛和亚运会上连续与冠军无缘。而身为球队主教练的朱家志与马跃南也因此成为了球队主教练中的匆匆过客。
7,宫鲁鸣。执教成绩:2001年第19届亚锦赛冠军;2002年第14届世锦赛第六名
曾经带领男篮打入奥运会八强的宫鲁鸣在女篮主教练的位置上战绩并不夺目,但是他的到来却带领处于低谷的中国女篮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21世纪之初,他带领女篮夺回亚洲冠军,并且用世锦赛第六名的成绩为球队找回自信。可以说他的存在,在当时是女篮的一大福音。
8,汤姆-马赫。执教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四名
在雅典奥运会上落寞收官后,宫鲁鸣离开主教练一职。中国篮协大胆推行“洋务运动”,聘请了女篮历史上第一位外籍主帅--澳大利亚人汤姆-马赫担任球队主教练。尽管在开局阶段,由于思维、语言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马赫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篮协的支持下,他最终带领中国女篮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从而完成了既定目标。
9,孙凤武,执教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六名
09年,孙凤武接替马赫担任主教练一职。在伦敦奥运会周期中,面对着人员新老交替的困难,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地挖掘年轻队员的潜力,最终率领着一支并不成熟的球队取得了伦敦奥运会第六名的成绩。不过由于没有完成上级部门的既定目标,在奥运会之后他还是放弃了主帅的位置。
10,许利民。
2017年3月31日,许利民担任中国女篮主教练。(现任主教练)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是一支由12名国内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组成的队伍,现任主教练是许利民。
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多次获得亚运会、亚锦赛冠军,世锦赛、奥运会亚军的好成绩,世界排名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八,亚洲第一。
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以98岁高龄在上海逝世。作为中国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曾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一同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合称为“三钱”。“三钱”是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人物,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大家。在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征程上三钱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而“三钱精神”在21世纪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
新中国三位顶级科学家都姓钱,那么三人之间是不是有点关系呢?事实上三钱之间还真有一点血缘关系:三钱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的“钱”指的就是吴越钱氏。三钱尽管都出自吴越钱氏,但却出自不同的分支:钱学森是临安分支,钱三强是吴兴分支,钱伟长是无锡分支。这也就是说三人的祖上早就各自分家,而出自不同支派的三人在早年其实是互不认识的。
这样三个看起来彼此毫不相关的人却有着共同的始祖。吴越钱氏的始祖钱镠本来是唐朝末年杭州的一个私盐贩子。公元875年左右钱镠投入地方武装董昌部下。自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至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钱镠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帮助董昌以一州之力打败了拥有浙东七州的军阀刘汉宏。此战之后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自称浙东军府事,任命钱镠为杭州刺史。
从此有了自己地盘的钱镠开始参与江浙地区的群雄逐鹿:钱镠成为杭州刺史以后接连占据了润州、常州、苏州等地。随着钱镠的实力日渐壮大使他与昔日的主公董昌之间形成了对峙局面:目光短浅而又狂妄自大的董昌竟以越州区区弹丸之地称帝,钱镠随即打着遵奉李唐朝廷的旗号打败了董昌。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朝廷册封钱镠为镇海、威宁两军节度使。朱温篡唐后册封钱镠为吴越王。
自立国之日起吴越国历代君主无不时刻以民生为重。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从而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然而当时有术士声称这一工程对王宫的风水气运会有不利影响,可钱镠却认为:只有千秋万代的百姓,从没见过千秋万代的朝廷,只要对民生有利就不该顾忌虚幻的风水之说。
钱镠临终前给子孙留下了“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家训。这些世代相传的家训和遗嘱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公元978年吴越国末代之君钱俶前往汴梁朝见宋太宗赵光义,事实上此时他已心知肚明宋王朝已削平除吴越之外的所有南方割据政权,那么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宋朝是一定不会放过吴越的。
钱俶在宋朝的压力面前没选择为捍卫钱氏一姓之江山而负隅顽抗,而是主动将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余万户人口造册奉送给宋太宗赵光义,就这样宋朝不费一兵一卒就兵不血刃削平了当时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地区也由此得以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权力之手握紧容易松开难。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然而退出历史舞台时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其实并不亚于上台之时。
钱俶不以一家一姓之江山为念,而以天下万民的生计为重,使江南地区免遭生灵涂炭,让百姓们能够平安地生活下去。正因为钱氏家族在立国江南的七十年间始终以民生为重,以致于多年后江南百姓仍无不怀念钱氏家族治理的时期。吴越钱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家风对钱氏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钱学森能毅然放弃在海外优越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未尝不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百家姓》中“赵”排第一位是因为宋朝皇族姓赵,“钱”排第二是因为当时的百姓感念钱氏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做出的抉择。尽管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富不过三代”,然而吴越钱氏自唐末五代时期的钱镠起一直兴盛至今: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所折射的是吴越钱氏的辉煌。
作为吴越钱氏始祖的钱镠终其一生不过割据一方。钱镠要论历史知名度自然比不得秦皇汉武这种大一统王朝的君主,然而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的后裔在时过境迁之后泯然众人,可唯独吴越钱氏却能奇迹般代代兴旺不绝。如果一个家族出现一两个大人物可能是偶然,如果一个家族代代兴旺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如今钱镠的后人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在50多个国家中有100多名钱氏后人都是科学院的院士。
吴越钱氏不仅家族内部人才辈出,与之结亲的家族似乎也具备类似的特点。钱学森妻子的家族以及妻子的表亲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所著《军事常识》是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国防论》则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蒋英的表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蒋英的表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所以说起来金庸还得管钱学森叫姐夫。
钱学森本人是科学家、夫人是音乐家、岳父是军事家、两位老表是文学家。这一家子居然能同时涵盖科学、音乐、军事、文学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这恐怕也和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钱学森曾说过:“我幼年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家风的传承对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是何其重要。
“真正的成功,都是大器晚成”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在讨论这句话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真正的成功?”第二个,什么是“大器晚成”?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真正的明白这个问题要表明的是什么意思!先看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这里的成功前面有一个形容词修饰,就是真正的成功。所以这种真正的成功就把俗世间的所谓“升官发财”排除在外。就是一些商人靠自己的小聪明和手段积累了自认为非凡的财富,就认为自己是成功了。这种所谓的成功就被排除在外了。这也是元末明初的沈万三虽然財雄天下,但并不传于史书的原因。
商人能造福一方和造福后世吗?这是不可能的,商人靠的是赚取利润,如果商人真的会心系天下,那么他一分钱也赚不到。所以古人认为“无奸不商”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古人看不起商人的原因,特别是和皇权紧密联系的商人,赚取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不是真正的成功。
既然升官发财都不算是真正的成功,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这句话是古人说的,我们也只有从古人的角度去看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往大了说就是成就一番事业,居庙堂之高则为国为民,往小了说就是安居地方,可以造福一方。这样的事情才可以被载入史册,从而流芳百世。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首富,但只有两个首富被载入史册,一个是晋代的石崇,一个是清代的和珅,只不过结局都是非常差。
所以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都是刘邦,萧何,韩信,汉武帝,李世民,房玄龄,魏征等,这些人被历代公认的成就了一番伟业,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现在既然明白了古人界定的“真正的成功”,那么再看“大器晚成”就相对容易一些!大器晚成是来自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意思是要铸造真正大的器皿是要耗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特别是要把这个器皿做好,特别的难,特别的耗时间。
在老子的时代是春秋晚期,冶金不发达,铸造也主要指青铜器。老子所指的大器应该就是当时倾全国之力铸造的象征着九州的九个大鼎。
气势恢宏的九个大鼎,铸造起来复杂异常,不过要做大,还要在鼎上镌刻九州的风土人情,和故事。上面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彩绝伦。这样的大鼎,从大处看震人心魄。从细处看每一个线条都美轮美奂,没有一点瑕疵。这才是真正的大器,象征天下九州归于王化。而大鼎也象征着周王朝也能镇住天下九州。
所以要做出这样的九鼎,不仅要提兵纵横千里,一统天下。还要能工巧匠精雕细琢,才能做出这让天下人向往的九鼎。因此才有“问鼎中原”这个词。这样的大鼎,才能被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是大器,而老子才说出“大器晚成”!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认为的大器晚成,其实更深一层的意思,还是要心中装有天下,能为别人谋福利。而做这样的事情,造福一方的百姓,是需要经历和时间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所以要想成为大器,首先要有耐心,要经受住孤独,克制自己的欲望,心中多想想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多做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事情。最终会成为大器,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综上所述,古人认为真正的成功都是大器晚成。从古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是正确的。他们要求读书人要首先把书读出来,然后做官修炼自己,最后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从而造福社会。而后可以名垂青史。这是古人的人生观!
在今天来说,这句话仍然有现实意义,如果一个人想要大的成功,一样要经历大器晚成的阶段。靠抄袭只能取得一时的成绩,但很快就被时间所淘汰。越是很快就能建立的东西,越是很快就毁灭了,满世界的寻找风口的人,现在还沉侵在共享单车的债务之中。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做事情,一点一点建立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存在久一点。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从来没有速成,都是时间积累的结果。
古代中国十大将军你们认为是谁
古代的十大将军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也无法比较,况且年代久远。借这个题目简要介绍一下共和国的十大大将。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2、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3、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部长、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
4、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
5、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6、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并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7、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8、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9、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10、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