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的含义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符号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平水韵的含义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符号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平水韵的含义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符号的知识,包括韵霖的意思是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平水韵和中华新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近体律诗一定要遵守平水韵格式吗
这个问题在这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本以为早该不是“问题”了,现在看起来,还真有必要详细说一下。
《诗韵》是什么?诗韵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时代的流行语言对汉字的读音,总结出来的,用于诗词、戏曲等韵文创作时押韵(创作格律诗、词等还有订平、仄)的依据。
很显然:权威的诗韵特征——
第一、诗韵使用的依据,必须与时代流行的语言对汉字的读音,高度相符。
第二、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颁佈、推行。才能让各个地域的文人们“安然”接受,共同遵守。
《平水韵》恰恰因为拥有了这个最大的优势,是朝庭以“红头文件”下发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虽然一身的毛病、虽然发行时就已经落后于流行语言…还是将就使用了近千年。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平水韵》与当今推行的《中华通韵》究竟有什么区别?
因为语言是随时变化的东西。因此我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主流语言发音,与使用的韵书差异过大)就要修改一次韵书。《平水韵》就是应这种社会需求而诞生的
《平水韵》这部音韵指导,已经使用了将近千年。与我们今天,中国大陆80%人口使用的主流语言——普通话的语音,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已经失去了音韵“指导”的意义。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不失时机的,推出了新的音韵指导——《中华通韵》。作为诗词、戏曲等韵文创作时的用韵依据。
其实,平水韵诞生之初。。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流行语言,还带着一身的毛病。又经历了近千年的将就使用。乖离时音、有悖韵理、无法释疑……之处,俯拾皆是。使用平水韵创作格律诗时,因为毫无规律可循,必须手不“释卷”…不熟悉的字都要详查。创作起来事倍功半,费尽周折,严重影响创作的激情和效率。最为要命的是:读者在接受作品时会经常产生歧义。会怀疑作品格律有误,甚至“不押韵”!
据我粗略统计,平水韵的弊病主要有:
一、不合韵理,同音异韵,令人费解。如一东和二冬,六魚和七虞,十一真和十二文,十四寒与十五删及下平十三覃、十四盐,下平八庚和十蒸…。(以上仅含上下平声韵部,上、去声韵部类同,略过)
二、不合韵理,异音同韵。如:支、吹、谁、伊、卑、馗同韵。愚、巫同韵。佳、街、崽、娃…同韵,蟹、洒、买同韵。屋、肉、读、菊、粥…同韵。屯、魂、元同韵。日、出、笔、帅、茁…,同韵。石、客、白、泽、只…同韵。职、国、食、力、仄、德、北、黑同韵。以上例子俯拾皆是,不用一一列举。
三、韵部划分琐细,至使大多韵部涵盖字数量少难用。据本人粗略统计:一百零六韵部的平水韵,单个韵部字数不足二十的就有十多个。不足五十字的占了一少半。这些韵部,都被古人称为“险韵”。創作时除非指定,避之犹恐不及。这就造成了好多韵部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却是,作者创作选择韵部时,都优先选用那些字数众多的“宽韵”。致使作品用韵雷同、内容相似。
四、基于上述原因,平水韵使用时没有规律可循,必须死记硬背,或手不释卷,让使用者耗费了很多“无用功”。大大地影响了诗词爱好者的創作进度和创作热情。
五、因为乖离时音,更兼不合韵理之处众多,让学习过程变得艰难复杂,颇费周折,影响学习兴趣。
六、因古今音异,用平水韵创作的诗词,只有懂平水韵的人能无惑接受。广大读者诵读时,可能经常会产生岐疑。影响对作品的理解,更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实际上阻碍了诗词的繁荣和发展。
七、顺便谈一下:平水韵中的入声韵部。古代汉字,读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区别。入声,是一种短促的发音。入声字全部属于仄声。这种读法,在南宋末年就已经从官话中消失了!元朝泰定二年出版的《中原音韵》,就直接取消了入声生韵部。47%的入声字。根据当时官话的读音,划归平声韵部。约有53%的入声字依官话读音划归仄声。史称“入派三声”,这是语言变化的客观规律使然。与其它因素无关。更于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没有一点关系。
【中华通韵】的优点:契合时代主流语言--普通话,科学、简明。规律性强,易学易懂。如果会说普通话、熟悉汉语拼音。押韵、平仄,基本已经了然于心。几乎不用再去翻韵书。用新韵创作,读者诵读无障碍、理解透彻,易产生联想和共鸣。
因为目前,诗词创作属于民间行为,故此,国家在推出新韵时,并没有硬性规定废止旧韵。但是,仍然使用了指导性很强的措辞“倡今知古”,就是大力提倡使用今韵。而对古韵,做适当的了解就可以。
中华诗词学会2005年在推广(试水)新韵时,曾经有一条指导意见,就是:使用平水韵创作可以不用标注,使用新韵的时侯必须注明……结果到了今天,使用新韵创作的作品,大多无需注明,因为读者接受起来非常方便,没有什么歧义。而以平水韵作为创作依据的作品,往往都自觉的注明,有些作品后面要缀上几十字的“注释”说明某字的平仄,某韵脚的读音与当今语言不同云云——自找麻烦!
从理论上讲:同一个作者,在创作诗词作品时,无论依据哪种韵书,并不会影响其作品的质量。实际情况是:诗词创作,依据何种《韵书》确实非常重要!有几个问题,一定要弄明白:
一、韵书只是一种诗词创时依据的“尺度”。它本身,不属于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落后了就要更换
二、韵书必须与时代流行的法定语言读音相同,使用时间过久,与流行语言差异过大时,重新修订韵书,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必然的行动!
三、使用旧的韵书,难学难记,没有规律可循。在使用中会耗费大量的毫无价值的无用功!不仅创作效率大打折扣!读者领会起来也会疑窦频生。严重影响作品的理解和传播。四、依据国家颁佈的新韵书进行创作,能大辐提高创作的效率。读者也更容易理解,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对诗词的繁荣是极大的促进。
五、《中华通韵》是教育部牵头,委托各路专家论证推出的,与中国大多数人民广泛使用的法定语言——普通话高度吻合的用韵依据。可以认定:就是国家意志。不排除未来在需要时,列入教学大纲的可能性。所以,诗词创作的初学者。一定要首先掌握新韵、依据新韵进行诗词、韵文创作。免得误入岐途,浪费时间,将来会很被动。
韵润的解释
韵润这两字字的字义
韵读:韵:指和谐而有节奏的;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用作人名意指才华、风趣幽默、乐观开朗之义;
韵:和谐悦耳的声音)余韵徐歇。——宋·苏轼《石钟山记》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气韵;风度。
如:韵度(风韵态度)
润读:润:意为润泽,滋润万物;有光彩,利益。用作人名意指恩泽、恩惠、富有、扬名立万之义;
润:雨水下流,滋润万物)润,水曰润下。——《说文》润,渍也。——《广雅》润之以风雨。——《易·系辞》雨润万物。——《论衡·雷虚》温润而泽。——《礼记·聘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又如:润一润喉咙;润下(雨水下以滋润万物);润雨(受雨水滋润);润改(滋润涵养);润滋(滋润)修饰,使有光彩润,饰也。——《广雅》必待明圣润色。——《汉书·终军传》又如:润屋(装饰房屋);润正(润色纠正);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润改(润色修改)使得到好处,扶助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
近体诗创作中,平水韵被新韵所替代会是大势所趋吗
近体诗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当时遵从平水韵。
古风韵宽,远代久远。没有固定模式,喜欢的人有时无从下手,就不写了。
我们今天学的唐诗,好多初学者诗人也看不懂。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学了平仄,韵,平水韵,但是对于正格的平仄格式理解,也看明白一部分诗。至于唐代大神诗人,故意不按套路走,故意失替,有人就看不懂了。
因为你学的是正规军。至于正格以外的格式,一般人不过多了解。对于这些知识点,还需要学习拗句,拗救。什么三平尾,三仄尾,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等。
知道了以上,你就明白为什么古人的诗失替。同时,通过平水韵,你也了解了上去入声字。
对于唐诗的难懂,除了字词匮乏,基本白话的诗也有。你可能大概懂得诗人写的意思。丰富的内涵不得而知。有时,还怀疑一首诗出错了,平仄不对,一个李白大神的诗,怎么会出错了呢?
所以,学习平水韵。有好多好处。了解古人的发音,文言文,还有其他平仄规矩等。
如果你开始就写新韵,不接触平水韵,你怎么能懂得古诗?怎么看明白古诗?别只会背诵呀!
所以,先学学平水韵有好处。至于说,被新韵代替,广大诗词爱好者也不同意。毕竟,平水韵是一瑰宝。你舍得舍弃吗?
不过。现代人写诗,不懂古文,经常不古不今的,也是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但是,你用新韵代替了平水韵。平水韵不会埋没,依然熠熠发光。唐诗三百首就告诉了你什么是真正的诗。
韵霖的意思是什么
韵:韵悠悠(声音悠扬)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
气韵;风度。
如:韵度(风韵态度)
〈形〉
风韵雅致。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美,标致?
霖:甘霖霖〈动〉久雨不止[Itrainedendlessly]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谏》日夜霖雨。
在新韵中佛是平声还是仄声
《新韵》是唐代韵书的一种,其中包括声调的表述。在《新韵》中,佛是平声,也就是第一声,表示声调平稳不升不降。其拼音注音一般为“fó”。这只是针对《新韵》的规范来说的,各个时期、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语音规律。
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在声调变调时会出现佛变为仄声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的语境和使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佛的声调。
总体来说,在标准汉语中,佛的声调是平声,读音为“f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