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每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每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每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这是因为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的原因是。月事以月相变化的周期计算的,所以会不一样。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亮绕地球公转的3个周期之间不是整倍数关系,因此历法制定者就需要协调这3种周期,不同的协调方法产生了不同的历法。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来确定一年的长度,接着确定月的长度。 阳历的月有28天、29天、30天、31天,大月和小月出现的次序有些无序。

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是因为,历法的制定需要协调地球自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而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6小时,积累4年则将近一日。因此,制定阳历的基本思路是使阳历的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

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

每月的天数不一样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不是完全的圆形,而是椭圆形,每月的轨道长度不一样,所以每个月的天数也就不一样。

此外,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也会影响一个月的天数,当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更远的时候,地球在一个月内转动的距离就更长,这样一个月的天数就会增加。

分为大月和小月的,大月31天,小月30天,这就是天数不同了,也是人们都能查看日历,来计算自己的时间的,这就是日历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今天让人类已经正常的在遵循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