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悖论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量子悖论?
EPR悖论(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中文: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简称“爱波罗佯谬”、“EPR佯谬”(EPR paradox)。
EPR悖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在193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以佯谬的形式针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而提出的早期重要批评。
EPR 即为E:爱因斯坦、P:波多尔斯基和R:罗森这三位物理学家姓氏的首字母缩写。
EPR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 。
EPR 实在性判据包含着“定域性假设”,即如果测量时两个体系不再相互作用,那么对第一个体系所能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不会使第二个体系发生任何实在的变化。人们通常把和这种定域要求相联系的物理实在观称为定域实在论 。
祖父悖论的形成起源于时间旅行存在特殊的解,也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如果我们回到过去并将你的祖父杀死,那么你在时空中处于何种位置?从逻辑上讲这不可能出现,如果你的祖父杀死了,那么你的父亲也不可能出现,于是你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换个说法,如果你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就意味着你的祖父不会死,因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会去杀死他,回过头来再看,如果你的祖父没有死,为什么你就不会出现呢?于是这个问题进入了不可调解的死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