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访字的来历?

访字的来历?

访字的来历?

访字的来历?

访”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言,方声,方兼表四方、四旁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訪”。汉字简化后写作“访”。

《说文·言部》:“訪,汎谋曰访。从言,方声。”(訪,广泛地征求意见叫访。从言,方声。)

“访”的本义是广泛征求意见,问询。如《尚书·洪范》:“王访于箕子。”这是说王向箕子问询。引申为调查、侦察。如我们熟知的“微服私访”。还表示探寻。如苏轼《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意思是直到唐代李渤才开始探寻它的踪迹。

又引申为探望、看望。常用的“拜访”、“访问”就是取的此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访,是汉语常用字,拼音读作fǎnɡ。从言,从方,方亦声。“言”指“面谈”,“方”指“城邦国家”。“言”与“方”联合起来表示“派出使节与另一个方国的国君或高官面谈”。本义是与方国之君晤谈。延伸出拜访、访查之意。

常见组词有访问、查访;常见成语有明察暗访、 访亲问友、访贫问苦、 谘师访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