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背母亲的故事?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绵山背母亲的故事?
介子推背母上绵山
介子推,春秋时代周晋人。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受晋惠公和骊姬的迫害,带着文臣武将狐毛、狐偃、介子推等人逃难到临国,最后被秦穆公送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忘了一个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出身贫苦,他不做官,只好靠编织草鞋养活老母。
邻居张解见了,劝介子推找晋文公请赏,介子推只是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介子推的老母看儿子织草鞋养家也太辛苦,也劝儿子说:“我儿跟重耳逃难多年,立有大功,为什么不找他谈谈,说不定能得到荣华富贵,不是比你织草鞋强吗?”
介子推说:“主公当上国君,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我怎么能去争功夺利?我宁愿一辈子织草鞋来养活您。”
老母见儿子这样高洁,也就不再去难为介子推了。过些时候,介子推跟母亲商量说:
“我很爱附近的绵山,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美,草丰林密,很适合隐居,我们到那里去吧!”
“我儿志趣高尚,就依你吧!”母亲说。收拾了简单的行装,介子推就背着母亲上路了。张解甚觉不公,替介子推不平,就偷着写了一篇讽刺诗贴在朝门外。诗中写道:“蛟龙逃难,没有深潭可以躲藏,众蛇随它周游四方。蛟龙饥饿,一蛇割肉献上。蛟龙返回龙潭,众蛇住进新房。只有一条蛇没有住处,背着老母流落荒野,十分悲凉!”
手下人揭了诗文进宫献给晋文公。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惊叹道:“啊呀,我简直是老糊涂了,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呢?快,快把介子推给我找回来!”
宫人来到介子推原来住的地方,只见一把大锁锁着房门,只好回宫禀告实情。晋文公听后令宫人把张解召到宫中,询问介子推的下落,并说:“能找到介子推,定有重赏。”
张解把介子推背母去绵山的经过对重耳讲了一遍,并答应领路到绵山。晋文公十分高兴,立即封张解为大夫。张解作向导,晋文公带着文臣武将,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绵山脚下,打听介子推的下落。有个农民说:“前几天,一个汉子,背着他的老母进山去了。那汉子对他母亲照顾得可周到了,现在不知走到大山的什么地方了。”
晋文公的人马在山里找了好几天,也没见到介子推的踪影。手下有个人建议说:“介子推最孝顺母亲,如果放火烧山林,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
重耳下令烧山。漫天大火一连烧了好几天,大火渐渐灭了,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重耳派士兵搜山。只见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之下。重耳见状,失声大哭。为了纪念介子推,把绵山改名为“介休”,意思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
介子推和母子遇难的这一天,正是农历清明节,后人在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北方人管这一天叫“寒食节”。
我们每年都会过清明节,很多地方清明节前一天都不能起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又称寒食节,这一习俗就起源于 绵山 。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给他吃。
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时忘了介子推。
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 绵山 。
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在烧焦的柳树上发现写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