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叫寒食节?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清明节为什么叫寒食节?
清明节之所以叫做“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迫介子推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在清明节这天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后来清明节就有了寒食节这个称呼。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是因为它有一个传统的食俗–禁火。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不煮饭,而是只吃冷食,这也被称为寒食。这个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传说有一个人因为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为了尊重死者,百姓们在清明节避免用火煮饭祭奠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食俗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人们通常不再过于谨守这个传统,而是在清明节期间注意节制,尽量避免使用火源,以降低安全风险。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因为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据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重耳流亡十九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休绵山。
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
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
根据民间习俗,清明节前后几天,人们会以冷食为主,不生火做饭,为了在这两天不使用明火,中华上下几千年汉人唯一使用食物命名的节日就是寒食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