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成山原文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积石成山原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7、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遂与之俱出。
1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2、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于是予有叹焉。
1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8、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9、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2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2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2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2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6、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7、译文:褒禅山也叫华山。
28、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房定居,死后藏在这里。
29、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30、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31、离那禅院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32、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辩认出“花山”的名称。
33、现在把“花”念作“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34、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35、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36、我和同游的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37、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色也越奇特。
38、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要烧完!”于是他们一起退出洞来。
39、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很少了。
40、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
41、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42、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游览的乐趣。
43、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44、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要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
45、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46、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7、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48、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49、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50、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
51、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5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有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53、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54、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55、资料:褒禅山华阳洞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5公里,旧名华山。
56、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
57、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58、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
59、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夭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
60、满山林木葱茏,枫叶、葛藤和知名、不知名的山花,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61、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
62、洞群分前洞、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
63、河上泛舟,洞洞相通。
64、"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
65、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
66、王安石在游记中记的华山洞,洞内轩敞开阔,石壁上满是记游者的字迹。
67、洞内翠蝶绿裹,树木繁茂,树从中传出铮钲之声,象有人弄琴。
68、此地真乃人间胜景。
69、应该是积土成山出自《劝学》先秦·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70、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7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7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