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党伟业情节赏析

建党伟业情节赏析

建党伟业情节赏析

1、建党伟业情节赏析?观看电影大片《建党伟业》有感:看了电影《建党伟业》,感慨颇多,影片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涵盖了孙文创立同盟会、溥仪退位、袁世凯称帝,签订二十一条、张勋复辟、蔡锷讨袁、顾维钧巴黎和谈遇阻、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五四运动,发动工人罢工、青年毛泽东成长、共产国际成立、共产党核心领袖留法直至共产党成立……,这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了上百名重要历史人物,展开了一段纷繁复杂、风起云涌的史诗画卷。

2、影片大场景大制作大气魄,的确不凡,光观众熟知的明星就有上百位,有的只有一两句台词一两个画面。

3、而这些大牌明星的加盟,不仅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进电影院,更是解决了历史片中“小角色大人物”的尴尬——历史影片中的小角色也许只露了一面,却常常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种不一般的配角随便找个小演员来演实在压不住阵脚啊。

4、凭心而论,影片确实拍得很不错,尤其看到最后五四运动学生上街那一段,愈加感慨,差点感动得热泪盈眶,实在是很久没有的感动了。

5、但还是有几处细节,让我在感慨之余又大感遗憾。

6、首要一处就是影片中陈独秀等新文化干将对于封建势力以及旧观念的论战,说实话,冯远征成功地塑造了陈独秀,吴彦祖饰演的胡适也基本成功,可惜的是,这一切似乎都让编剧的台词给毁了,因为静下心来听论辩各方的思路和表达,实在让人尴尬:正面人物,或者说站在历史进步一面的言论实在是情绪大于理智,哗众取宠大于以理服人,反之,守旧退步一派的言辞倒是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甚至在今天听来也促人反思,乃至发人深省。

7、试举胡适与辜鸿铭在北大图书馆的辩论为例分析,当时两位才俊在围绕文言与白话展开辩论,实则是谈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优劣势,深层次也谈到了该坚持孔学还是师从外国的问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自然是进步积极和正面的,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无庸再多言,但究其辩论本身却恰恰相反。

8、先看辜鸿铭的言辞,“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借推崇新文化,埋葬旧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

9、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哪?”这段话没什么分析和理论,看不出水平高下,但提出的问题即使今天看来也是发人深思的——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近两百年的屈辱,难道真的都应该归罪于孔学儒教吗?接下来,有学生提出“孔子之学已经难以用于今日,对这一状况难道视而不见吗?”针对这一问题,辜鸿铭的表述就大见出彩了。

10、他回答:“孔子教人之方法,就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算术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

11、”这番话,不得不承认比喻精当,逻辑清楚,很难辩驳,而且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我们即使多了近百年的经验和智慧,也不得不承认这番话基本是正确的,今天国学热一再重现,孔子学院全球开花,甚至领导人还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总不能说都是历史倒退的表现吧。

12、因此,影片中陈独秀也评价“虽是诡辩,但也难掩其才华”。

13、然后影片中的胡适先生就站起来与之论辩,原以为才高八斗的适之先生要三言两语揭示其“诡辩”之所在,给学生黄钟大吕堂堂之音,可结果,唉。

14、请先看胡适先生的言论。

15、“文化总该革新的,因为时间总在前进。

16、有人讲文言文文雅古朴,白话文粗鄙不文。

17、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

18、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务,不会做事,只会考试。

19、我们的国家急需实务人才,脚踏实地,强健国力。

20、”通篇观点众多,思路不断跳跃,从文化革新到文言白话,再到科举八股,最后谈实务人才。

21、除了第一句说因为时间前行,因而文化也当革新,好歹有点因果逻辑之外,通篇基本没有分析只有口号,而且很多话跟辜鸿铭先前的论题毫无关联。

22、尤其是批判八股那段,指责不通新学只会八股的人“不会做事,只会考试”,话倒是不错,不过倒更像在批评我们当下绝大多数大学专业的学生现状,最后文章落笔“脚踏实地,强健国力”,固然振聋发聩,但似乎不是在谈论新文化旧文化问题,而是在对影片中台上台下的老师学生做自我批评——我们有空在这坐而论道,不如早点脚踏实地做点实事,此之谓“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后面一段,针对漂亮女学生关于文言和白话的问题,吴彦祖饰演的胡适,的确明星范十足,优雅俊美风流倜傥,但作为学者来看,学养似乎就差好大一节了。

23、影片中的女学生认为文言比白话更简洁,并举了“无能为力”一词为例。

24、老实讲,在已经普及白话文的今天来看,这个女学生的观点基本没什么问题,文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比白话更言简意赅,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女学生的话有瑕疵或者漏洞的话,应该在于她举的例子,“无能为力”实为成语,而语言中是否运用成语,其实并不是文言和白话的分歧或者说核心分歧,因为文言中固然成语良多,白话文中也可以大量使用成语。

25、结果,影片中的胡适先生,不但没指出这一问题,却要非要为一展口才而颠倒黑白,硬说白话其实比文言更简洁,并充满小聪明地说,同样的意思白话只要三个字就够了,那就是——干不了。

26、这番言辞居然还引起一阵掌声和女学生的爱慕崇拜,实在让人困惑。

27、其一,“干不了”能替代“无能为力”的全部意思吗?比如,我们说,现在社会风气不正,看着社会上很多不和谐的行为,虽然明知道不好,但除了发发牢骚外,真的是无能为力。

28、请问,这里可以换成“干不了”吗?恐怕有些为难吧。

29、“无能为力”,意指不能施展力量。

30、不能者,常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力而不能,二是有力然也不能。

31、“干不了”只能表达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思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32、更要命的是,还是这位英俊帅气的胡适先生,在大贬语言中的成语作用之后,在后面的情节中自己反而大量使用,比如“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无济于事”等等成语,如此出尔反尔,大打自己耳光,实在让人尴尬。

33、凭心而论,编剧在写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这些新文化干将的台词时,一定也是煞费苦心,大感为难,并非他们的思维多么高深难以复制,而是当时这些文化干将大才们的很多观点很多言论,以今天的眼光客观来看,其实是大可商榷,甚至是有失偏颇的。

34、当然,原因并不在于我们今天多么有高明,而当年的陈独秀、胡适等水平不够,关键在于鲁迅先生关于开窗户和拆墙的理论,也即是矫枉者必过其正,否则根本纠正不过来,因此,鲁迅先生打过这个比方,说你要在墙上开个窗户,所有人都反对,你也开不成,但如果你说要把墙全拆了,大家吓一跳,经过商讨,墙是不让你拆的,但可以开个窗户,因此,在中国,你要开窗户就一定要说成拆墙,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35、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来,当时的新文化干将的很多言论和观点,今天看来的偏颇,其实很多并不是他们水平的问题,很多是有意为之的结果,目的在于可以在当时的中国开一个窗户,批判文言是如此,批判孔学也是如此,但今天我们通过影片反映当时的情景,来表现他们的积极正面和进步,似乎在选择言论观点时要更加注意取舍,少选择一些本来就过激的言辞,避免适得其反,褒奖变贬低,让我们今天看这些原本应该出色进步的人士时,反而为这些台词而尴尬,怀疑,甚至哭笑不得。

36、《建党伟业》——经典人物和场景赏析蔡锷,字松坡,师从梁启超,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爱江山更爱美人!电影中有两个关于蔡锷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蔡将军在袁世凯面前玩蛐蛐,大智若愚,和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有得一拼;一则为小凤仙(AngelaBaby)在火车站为蔡锷(刘德华)送别,两人依依惜别,小凤仙哭得梨花带雨,蔡松坡说出了那句让全天下女人都为之动容的一句话:“天下人都知道,我蔡锷爱美人不要江山!!!”,“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侠骨与柔情并举,惟大英雄能本色!辜汤生,字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学惯中西,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37、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38、电影中两个场景尽显先生大家风范:一则为北京大学聘请辜鸿铭为北大英文教授,他的上台别有深意,让西方人为其拿雪茄、提拐杖,大长中国人志气,留着象征封建余毒的小辫子,在被学生们嘲笑之时,却说出了最经典和深刻的一句话:“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39、”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是,先生在接受范静生的委任状时是握手,而不是作揖,这一握手寓意深长!!!一则为在北大图书馆百家争鸣、舌战群英;先生针对陈独秀借新文化贬低旧文化的慷慨激昂之辞,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借推崇新文化之际,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哪?!”,“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

40、”实在是太经典了,我最近一直在研读国学,买了好多本南怀瑾大师解读国学的书,《易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真是越看越觉得老祖宗太早慧太厉害、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真的正应了辜先生的话,是后代人误读了国学、以讹传讹,怪不得古人!看了辜先生《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之后,更加确信这一点!陈独秀虽是好意,但借新文化贬低旧学,亦有失偏颇,其实新文化运动的是非功过,还需好好定夺!先生站在长远的历史的视角客观、公正、理性的看问题,佩服之至。

41、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热情似火、慷慨激昂,一个沉潜厚重,理性宽容,作为中共的创立者,两个人构成完美的搭档!但两人又都有对方理性和激昂的一面,当学生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学生们庆祝狂欢时,陈独秀却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目光更加长远,而且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责任、从容赴狱!李大钊也有在学生运动中大义凛然、豪情万丈的一面!胡适,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42、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43、在北大图书馆辩论会上,胡适(吴彦祖饰)尽显学者风范!“文化总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

44、有人讲文言文,文雅古朴,而白话文,粗鄙不文,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会做事,只会考试,我们的国家需实务人才,脚踏实地,强健国力。

45、”其中当一位女子师范的代表说文言文比白话文简洁并举出例子“无能为力”这个成语比白话文更简洁时,胡适的一句睿智和幽默的话语博得满堂喝彩:“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文,三个字足够,——“干不了”!!!还有一个场景是在课堂上授课批判陈独秀和李大钊:“马克思的学说只是个理论,这个理论,今日在俄国,即便俄国取得成功,也不意味着在中国就能套用,千万别再走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的老套路,整日坐而论道,不肯解决实际之问题,那又与儒何异?若新文化就是如此,便没有任何意义!”这段话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即便在今日亦非常有借鉴意义!顾维钧,字少川,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

46、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47、风流、儒雅的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怎一个“帅”字了得!!!“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然后愤然甩袖而去.......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在巴黎和会上昭然若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被挨打,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女情长,在此暂且不说!周迅,一个知性、睿智、理性而又非常聪慧的女性!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激情澎湃、暗潮汹涌的时期,那些有激情有理想又干劲和冲劲的热血青年和革命先烈们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建党伟业》是围绕着1921年前后的故事开展的,讲述了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战争的爆发开始,一直到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的故事,这中间的十年的战火纷飞,十年的民族纠葛,以及一系列中国发生的重要的重大历史事件,也表现了革命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的走党的路线的事情。

48、整个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民国初年的动乱,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这三个历史大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