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我们怎样来观察和区别的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我们怎样来观察和区别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性质、还有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相关的。
2、溶解性是指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3、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
4、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程度。
5、发生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他物的液体(一般过量)叫溶剂,或称分散媒,生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6、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
7、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我们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
8、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
9、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10、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
11、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
12、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13、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
14、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