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古称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肉的古称?上古乾肉叫脯(fǔ),叫修,肉酱叫醢(hǎi).本来醢有多种:醓(tǎn)醢(肉酱)外,还有鱼醢、蜃醢(蛤蜊酱)等.但一般所谓醢则指肉酱而言.上古已有醋,叫做醯(xī).有了醯,就可制成酸菜、泡菜,叫做葅(jū).细切的瓜菜做成的叫齑(jī).腌肉腌鱼也叫菹,所以有鹿菹、鱼菹等.在这个意义上,菹与醢相近.除了乾肉(脯)和肉酱(醢)以外,上古还吃羹.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这是饮的.《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所谓“大(太)羹”,就是这种羹.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烂.所谓五味,据说是醯、醢、盐、梅和一种菜.这菜可以是葵,可以是葱,可以是韭.另一说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苦菜),豕羹用薇.《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见咸与酸是羹的主要的味道.《孟子》所谓“一箪食,一豆羹”,大概就是这种羹.《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庄公赐颍考叔食,颍考叔“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大概也是这一类的肉羹.古人称生肉为“腥”,是不是它气味可憎呢?其实这里的“腥”是“胜”的通假(星、生古音相通),“胜”就是生肉。
2、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胜”不是“勝”的简化字吗?其实“胜”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胜,犬膏臭也。
3、从肉,生声。
4、一曰不熟也。
5、”指出它有两义:一是狗肉油脂的味道,二是生肉。
6、“胜”和“勝”原是两个来历不同的字,1964年后两字合并为“胜”。
7、肉的别称,分别有“胾肉”、“脔”、“脍”、“炙”、“脍”等。
8、据《说文解字》段注记载,供食用的动物肉,可称作胾肉。
9、“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
10、人曰肌,鸟兽曰肉。
11、”此外,《晋书·谢安传》中记载,“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为珍馐。
12、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
13、”其中“豘”,指的是猪,而“脔”,便指的是肉。
14、同时,脍、炙、脍三字,则用以代指切细的肉。
15、猪在文言文中有许多称谓,有“豕”、“豚”或“肫(zhūn)”。
16、在古代方言中“彘”和“豨(xī)”也是指猪。
17、猪还有许多有趣的戏称,比如参军、乌金。
18、还有一种称法叫“糟糠氏”,乃因猪以糟糠为食,故称。
19、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庄公八年》说:“齐侯游于姑棼,逐田于贝丘,见大豕。
20、”意思是齐侯在姑棼游玩,于是去贝丘打猎,看见了大猪。
21、肉(拼音:rò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1。
22、始见于甲骨文像动物肉形3。
23、本义指供食用的动物肉;又为人的肌肉、脂肪和皮肤的统称,或专指肌肉;亦引申为蔬菜瓜果的可食部分;还可指中间有环的环状体的周边4。
24、又据以上词义引申出果实不脆不酥、行动迟缓性子慢等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