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为创始人创业故事

华为创始人创业故事

华为创始人创业故事

1、华为创始人创业故事?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创业故事这是一个今天很多外人都津津乐道的故事: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2、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3、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4、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5、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6、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

7、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8、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9、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

10、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11、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

12、因此,在当年与华为一样代理他人产品的数千家公司,以及随后也研制出了类似的程控交换机的中国籍新兴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倒闭的时候,华为在广大的农村市场桃花依旧笑春风。

13、任正非是一个危机意识极强的企业家,当华为度过了死亡风险极高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他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华为的不足。

14、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

15、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

16、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

17、1999年,华为员工达到15000人,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120亿元。

18、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华为,先后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美国达拉斯设立了研发中心,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走向。

19、这一年,华为海外销售额仅0.53亿美元,但华为已经开始建立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20、这意味着,华为要在国际市场大施拳脚了。

21、但是,技术还没有绝对领先,品牌知名度亦不如那些百年老店,资本没有国际同行那么雄厚,华为的竞争法宝在哪里?当华为在欧洲市场纵横驰骋的时候,答案其实就已经明了了。

22、独门绝技如果说小客户还可以单靠价格打动,但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客户,单纯的价格战就很难起作用了,这些客户更关注的是设备提供商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从设备的设计、生产,到运输、安装、调试,以及到后期的服务,都要有完善的持续的解决方案。

23、华为独家中标qsc的ngn项目后,在与华为一起召开的项目中标发布会上,qsc总工frankthelen这样解释他们最终选择华为的原因:以提供全面的商业通信解决方案而著称的qsc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和经济的通信服务。

24、华为公司以其快速的需求响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端到端的完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我们客户化的需求。

25、任正非与外国大公司交谈时,对方都陈述自己有一个多么大的服务网络,这显然已经成为他们竞争的杀手锏。

26、一名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这样说:我们最怕的就是设备买回来几年后,设备供应商倒闭了,没有人来升级、维护,因此我们购买设备要综合考察设备供应商,只有那些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在产品和服务上不用我们担心的供应商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27、这就要求华为要提升综合实力,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的需求。

28、任正非很早就认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很早就提醒华为人:中国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技术服务,导致维护专家的成长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均衡成长,外国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服务。

29、没有良好的服务队伍,就是能销售也不敢大销售,没有好的服务网络就会垮下来。

30、相对于欧洲老牌电信设备提供商来说,华为的快速反应是优势之一。

31、华为负责海外市场的副总裁邓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欧洲企业普遍反应较慢,用户提出一个修改建议,他们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进。

32、而中国企业,只要用户有需求,总是能加班加点,快速反应。

33、一个要1年才改进,一个只要一个月就能改进,优势自然体现出来了。

34、欧洲人福利待遇好,工作与生活分明,工作以外的时间一般不再谈工作,更别提加班了,而华为作为成长型企业,更由于任正非一直提倡的拼搏精神,华为人的工作与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分的,为了一个单子可以不回家过年,甚至老婆生孩子都顾及不上;有任务就立即顶上去已经成了华为人的工作习惯。

35、任正非曾经说:以顾客为导向是公司的基本方针,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还会做出我们更大的努力。

36、1998年,华为就在全国建有33个办事处和33个用户服务中心,与22个省管局建有合资公司,在莫斯科设立代表处,在东欧十多个国家安装了设备,为香港提供了商业网、智能网和接入网。

37、在中国,做一个企业,竞争对手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巨子,他们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积累,有欧美数百年以来发展形成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环境,有世界发达国家的商业底蕴和雄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基础,有世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研发体系,有雄厚的资金和全球著名的品牌,有深厚的市场地位和客户基础,有世界级的管理体系和运营经验,有覆盖全球客户的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38、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面对如此的技术及市场壁垒,在中国,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通过勤奋弥补。

39、总结华为18年来的快速发展,任正非这样说:18年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

40、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

41、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2007年8月6日,华为发布2006年年报,其2006年的实际销售额为672亿元人民币。

42、有研究机构预测,华为的销售额将在2007年年度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43、从两万元资金起步,到1000亿销售额,华为用了18年时间。

44、任正非曾经说: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45、以这种精神提供的低成本快速服务,或许就是华为快速成长、在国际市场迅速推进的最大秘密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36家。

46、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公司是谁?华为。

47、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华为创立的历史。

48、研发就像赌博成一个,败一个,华为研发的结果冰火两重天。

49、此刻的华为,还没有从自主研发的用户机的丰收中高兴完,立即又陷入了局用机失去市场的格局。

50、华为人不得不感慨:研发就像赌博,赌对了,就成了;赌败了,就输了。

51、这种体验对任正非是刻骨铭心的。

52、如何才能驾驭研发,使研发成为成功的必然,而不是动不动拿的命运来赌博?这个问题是华为从1993年起就开始摸索和探讨的话题。

53、(为此,后来华为在1995年和1998年针对研发系统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

54、)“逆潮流去引导客户是无益的,远不如顺势而为!”相信这是华为,以及华为研发团队得到的另一个教训。

55、总以为市场销售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银的,但事实上客户的需求只能顺势去满足,而不是逆潮流可以单靠“说”来说动的。

56、如果说JK1000这个产品给华为的研发团队上了深刻的一课,这一课必定包含“电信级品质”这个词。

57、电信网络由于连着千家万户,肩负着提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重任,对产品可靠性和品质的要求远高于其他设备。

58、从JK1000开始,研发设计前就要进行硬件及软件的可靠性设计;研发过程中,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验证,已成为华为研发部的规范。

59、于是,质量成了一时的主攻点,华为公司整体也掀起了向日本公司学习的热潮。

60、首先,学习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的产品质量的三次设计:系统设计(一次设计)、参数设计(二次设计)和容差设计(三次设计)。

61、华为还专门组织研发部及生产部代表到日本进行参观学习,对松下电器、松下电工、松下通信、松下电子部品、高见泽等公司进行了考察,并参观了DDK的东京本部包括金刚的一家仓库,之后在企业全面推行日本式的品质管理。

62、同时,华为对刚刚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的ISO9000质量体系也开始了接触和了解,并开始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力图从体系建设上确保质量。

63、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64、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望父亲。

65、父亲嘱咐他要不断学习。

66、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

67、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