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二月二龙抬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二月二龙抬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1、二月二龙抬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2017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2017年龙抬头时间:2017年2月27日。

2、农历二月初二。

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是什么?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4、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5、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6、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7、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8、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9、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10、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11、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12、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13、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14、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15、“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16、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17、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18、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19、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20、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21、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22、“二月二剃龙头”二月二为啥要剃头发?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23、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24、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25、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6、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

27、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28、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

29、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30、”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31、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32、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33、”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

34、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35、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36、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37、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38、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39、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

40、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

41、”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42、”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43、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

44、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45、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46、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47、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

48、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49、龙抬头的传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50、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51、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52、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53、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54、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55、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56、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57、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58、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59、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60、龙抬头放假安排龙抬头放假安排:龙抬头不是法定节假日,因此不放假。

61、关于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62、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63、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64、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65、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

66、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

67、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哮天犬的嘴边。

68、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

69、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

70、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

71、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

72、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

73、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

74、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

75、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

76、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77、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78、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

79、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