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欲擒故纵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三十六计第16计:欲擒故纵——成则欲擒故纵,败则放虎归山【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2、紧随勿迫。
3、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4、需,有孚光。
5、【译文】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反扑;让其逃走,就会消减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敌人,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士气,等其兵力分散了,再进行捕捉。
6、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其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7、计谋解读:《老子》第三十六章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8、”意思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是可以转化、调和的。
10、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在军事上欲擒故纵的策略更是常被用到。
11、这当中,“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正是出于擒获敌人的目的,所以要先放纵敌人。
12、我们通常不让被围之敌逃跑,试图全歼被围之敌,但是这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的代价,因为敌人被逼得无路可走时,势必拼死反扑,我们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
13、经典案例: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14、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方顾虑,决定亲自率兵征讨孟获。
15、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16、一般说来,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
17、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的威望与影响,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
18、不然的话,南方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
19、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毅然释放孟获。
20、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诸葛亮笑而不答。
21、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
22、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
23、孟获暴怒,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将士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
24、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他释放。
25、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
26、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孟获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
27、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举兵北伐。
28、画龙点睛: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
29、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30、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
31、把敌人逼急了,敌人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
32、不如暂时放纵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33、欲擒故纵要求使用者有足够的把握,考虑充分,当心弄巧成拙,变成放虎归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