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代女诗人许穆夫人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如何评价古代女诗人许穆夫人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许穆夫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⒈许穆夫人是春秋卫国人,出生在“传奇家族”。
⒉她不光是正史记载的位爱国女诗人,还身体力行,克服重重困难,以一己之力,恢复了已经灭亡的母国。
⒊纵观整个中华历史,还没有一个女人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传奇家族。
⒋提到许穆夫人,就必须先讲讲她的母亲宣姜。
⒌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本来是要嫁给卫国太子姬伋为妃,但被太子的父亲卫宣公捷足先登,闯了儿子的洞房,留下了一段被后世讥笑千年的丑闻。
⒍宣姜为了自己的前途,一心怂恿卫宣公,改立自己的儿子公子朔为太子,结果导致太子姬伋惨死。
⒎姬朔虽然如愿登上宝座,但无奈众公子不服,造成了卫国几十年的内乱,卫国由此迅速衰败。
⒏,在齐国的干预下,卫国才回复了平静。
⒐齐襄公在撤兵前,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让宣姜改嫁庶子公子顽!强逼庶母跟庶子结合,实在无厘头,大概是为了逼公子顽死心塌地拥护姬朔吧。
⒑但就是这个无厘头的行为,几十年后却产生了令人想不到的奇效,他们的后代成了拯救卫国的英雄。
⒒宣姜嫁给公子顽后,接连生了三子二女,其中许穆夫人就是他们的小女儿。
⒓远嫁许国。
⒔许穆夫人成年后,各国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诸侯各国都知道宣姜的这个小女儿,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才华出众,擅长写诗。
⒕作为诸侯国的公主,婚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从来都是政治交易的一部分。
⒖许穆夫人深知这一点,她提出,将自己嫁到齐国,理由就是齐国强大,将来可以作为母国的。
⒗但当时的国君卫懿公不这么想,坚持把许穆夫人嫁给了许穆公,许穆夫人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⒘在许国的这段时间,许穆夫人思念故园,她写下了很多寄托情思的伟大诗篇,其中《竹竿》、《泉水》、《载驰》等收录于《诗经》,被流传下来,在文学界评价极高。
⒙母国遭难。
⒚把许穆夫人嫁到许国的国君史称卫懿公,卫懿公与许穆夫人的关系有点复杂。
⒛卫懿公叫姬赤,是卫惠公姬伋的儿子,卫宣公的孙子。
许穆夫人的父亲公子顽,是姬伋的哥哥,她是卫宣公的孙女,所以,从卫宣公角度论,许穆夫人是卫懿公的妹妹。
但,从宣姜角度论,卫懿公是宣姜的亲孙子,许穆夫人又是宣姜的亲女儿,那么,许穆夫人又是卫懿公的亲姑妈!实在乱得很。
更麻烦的是,许穆夫人的这个侄子兼哥哥,实在是提不起来,他骄奢淫逸,治国无方,把卫国搞得一团糟。
本来卫国在卫惠公时期,已经遭受一次劫难,到卫懿公手上,不但没有复苏,又进入新一轮的磨难。
这个卫懿公有个爱好,喜欢养鹤,痴迷到把鹤当祖宗似的奉养。
他的鹤被封了各种官衔,还领俸禄,国库不够,就向老百姓加征“鹤税”,相对于他对鹤的优待,他对大臣们吝啬得要命。
有这么一位国君,可以想象卫国的状况。
不久北狄看到了机会,乘着卫国一盘散沙,于卫懿公九年,发兵攻打劫掠卫国。
卫国的将领们都不愿意为国君卖命,他们说:国君不是有鹤将军吗,让鹤将军跟狄人打仗去吧!在这种情况下,卫懿公被迫亲临战场,结果一战身死,狄人攻破朝歌,把卫国劫略一空,卫国实际上已经灭亡。
孤身救国。
卫国灭亡的消息传到许穆夫人耳朵里,她很悲愤,立刻请求许穆公出兵相救。
正如当初她判断一样,危难时刻,许国一点忙也帮不上,许穆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夫人的请求。
困难面前,许穆夫人没有退却,她组织起母国姐妹,带上个人资产,奔赴母国开展复国自救行动。
一到卫国,她找到了刚刚被立为新国君的哥哥卫戴公(宣姜与公子顽的次子),兄妹俩发动群众,重建家园。
许穆夫人拿出所有资产,组织了四千人的队伍,一面安抚国民,一面整军备战。
同时,她派人前往齐国求救。
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对一个女人来说真的不易,连许国都派来大臣,对许穆夫人的抛头露面表示抗议,坚决要求她回到许国。
许穆夫人不为所动,她以诗歌形式,再次表达了拯救母国的决心,许国大臣们在她的怒斥下,悻悻而归。
卫戴公去世后,她的三哥(宣姜与公子顽的第三子)卫文公即位,许穆夫人继续协助卫文公重建家园。
在他们兄妹的努力下,以齐国为首的各诸侯国被深深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破碎的卫国从灭亡的边境又拉回来。
这就是许穆夫人,她以及她的两位哥哥,以难以想象的勇气,拯救了祖国,也洗刷了前辈的耻辱!她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伟大女诗人,一位把祖国从灭亡线上重新拉回的女英雄,一位不畏苦难险阻包含深情的女丈夫!许穆公夫人,是齐女宣姜与卫宣公子姬顽之女。
齐女宣姜原本是要嫁给卫宣公之子姬急,但是卫宣公见宣姜长得漂亮,便强占儿媳为妻。
宣姜的称呼,就是因此而来。
后来,宣姜与卫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姬寿,次子姬朔。
长子姬寿在的“二子乘舟”悲剧中,与姬急共赴黄泉。
次子姬朔得以成为卫国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惠公。
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姬朔正式继承了卫国君位。
但是,由于宣姜怂恿卫宣公杀姬急,造成了“二子乘舟”悲剧,所以卫国人对宣姜和年幼的姬朔都心怀怨恨。
宣姜的父亲齐僖公察觉到了这点,为稳固宣姜母子的地位,他作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强迫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姬顽与宣姜走在了一起。
此后,宣姜与姬顽又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齐子、卫戴公、卫文公,两个女儿分别是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这下,宣姜一家子的称呼可就乱套了:卫惠公与许穆公夫人该是兄妹相称还是叔侄相称?暂且不管这一难题,先来说说许穆公夫人与齐桓公的关系。
齐桓公应该是宣姜的兄弟,那么许穆公夫人就是齐桓公的外甥女。
虽然齐桓公与宣姜可能不是同母,但是这一关系仍在。
因此,正常来说,齐桓公与许穆公夫人不会传出什么绯闻。
然而,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却说,当初许穆公夫人待嫁之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
许穆公夫人就对母亲说:“古代诸侯嫁女,就是设外援于大国。
如今许国小而远,齐国强且近;当今之世,又是强者称雄的时代。
万一卫国边境有事,有我在强国为援,不就能防止国难吗?”然而,卫懿公不听,坚持将她嫁给了许穆公。
《列女传》之说,其实很不靠谱。
为了避嫌,把许穆公夫人改为卫懿公之女。
实际上,许穆公夫人与卫懿公,既可称堂姐弟,又可称姑侄,但是可能是卫懿公之女。
因此,《列女传》之说,极有可能是后人为了宣扬女德而编撰出来的故事。
然而,因为这一故事,许穆公夫人与齐桓公之间也有了绯闻:原来齐桓公也贪慕外甥女美色,居然到卫国去求婚!——当然,正史中,这丝毫不见记载。
可是,《列女传》中接下来的故事却是有所本。
公元前660年,赤狄人灭卫,卫懿公战死。
许穆公夫人急于救援卫国,却被许国大夫们所阻——以许国实力,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赤狄大军。
心急如焚的许穆公夫人,便写下了历首爱国主义诗歌“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作为卫国人,许穆公夫人对卫国的不幸灭亡痛不欲生,想尽办法都要救援卫国。
然而,许国力量微弱,大夫们怕有不测,便一路上不停地阻拦她私自回国。
可是,心怀故国的许穆公夫人却不顾个人安危,对前来劝阻的许国大夫们说:“你们纵有千般顾虑,都不如我跑一趟!”(百尔所思,不如我行之)。
许穆公夫人什么时候到达卫国,史书并无记载。
但《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最先前往救助卫国的,却是宋桓公。
宋桓公在卫国被灭后,把卫国遗民与共邑、腾邑民众集中起来,在曹邑拥立卫戴公为国君。
宋桓公能这么快前来救援,显然是宋桓公夫人在背后推动所致。
宣姜共有五子二女,由于宣姜在历恶名昭彰,人们往往觉得她的儿女们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事实上,宣姜的二女们中,除卫惠公姬朔留有恶名和齐子不知好歹外,其余的儿女都异常争气:姬寿为救同父异母的哥哥而献身;卫戴公危难之时率领卫国人渡过难关;卫文公将卫国从灭亡时的三十乘之国,发展成三百乘的大国;宋桓公夫人促使宋国个来救援卫国;许穆公夫人写下了的《载驰》。
从宣姜儿女的表现来看,宣姜的本性也许不是人们所想象般那么邪恶。
对于许穆公夫人,据说《诗经·邶风》中的“泉水”以及《诗经·卫风》中的“竹竿”,也是她所写。
这两首诗,都是描述卫国女子远嫁他乡时的思乡之情。
当然,她最出名的诗,还是《载驰》。
也因为这首《载驰》,她被誉为历位爱国主义的女诗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