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卵击石的意义激发无限可能,实现不可思议的结果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以卵击石的意义激发无限可能,实现不可思议的结果,体态轻盈的小鸟与飞机相撞是以卵击石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 体态轻盈的小鸟与飞机相撞是以卵击石吗
-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 现实中可不可能出现《奥林匹斯的陷落》中飞机飞进美国国土,并造成很大威胁
- 1944年底的大环境,希特勒还有牌可以打吗,比如维持现状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本来努尔哈赤有钦定的接班人,他不是别人,正是大贝勒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大哥褚英是接班人。不过褚英不争气,几乎把所有功臣都得罪了,因此被努尔哈赤废杀,代善成了嫡长子。
天命元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代善和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被封为和硕贝勒,史称“四大贝勒”,代善年长,称“大贝勒”。
代善15岁就提刀上马,跟着父亲征战沙场,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因此他被努尔哈赤早早地确认了接班人的身份。为此,努尔哈赤还曾经放话:我百年之后,把诸幼子和大福晋,都托付给大阿哥。
努尔哈赤这句话的信息含量很大,也很劲爆!
大福晋相当于汉人的“嫡妻”。民间不乏“托妻献子”的故事,可是皇家用得着吗?事实上,努尔哈赤的“托付”,远比“托妻献子”还要带劲,他的意思是,会把大福晋嫁给代善!
估计郭老板看到这,忍不住捂脸:我的妈呀,太刺激了!
别以为努尔哈赤的脑袋被马踢了,其实这在女真族就是个常规操作,不光女真,很多游牧部落都有这种习俗,即所谓的“收继婚姻”。
由于游牧部落生产力的落后,人口和财产不光是财富的象征,还是部落生存繁衍的基础条件。男主人去世后,为了不让财产和子女随着女人的改嫁,流落别的部落,接班的儿子,就要续娶生母以外的小妈,并承担未成年弟弟们的抚养责任。
所以,努尔哈赤的这个决定,一点不劲爆。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我的接班人就是代善。
努尔哈赤一生有四位大福晋,他口中的这位大福晋,就是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因为努尔哈赤给她提前指定了“下家”,结果爱新觉罗家族闹出了现眼的事。
阿巴亥是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女,努尔哈赤一心想统一女真诸部,老是在乌拉部门口亮刀片子。乌拉部干不过努尔哈赤,被迫把年仅11的阿巴亥,送到了42岁的努尔哈赤怀中。
阿巴亥不光长得漂亮,而且生性乖巧,八面玲珑,把半老头子努尔哈赤哄得龙心大悦。不久阿巴亥获封大福晋,还接连给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看着满地打滚的三个小孩崽子,再瞅瞅腰板日渐佝偻的努尔哈赤,阿巴亥心里的小九九不停翻腾:大汗哪天崩了,我和这几个娃可咋整?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年龄跨度40岁,代善比阿巴亥还要大7岁。阿济格哥仨跟哥哥们相比,年龄相差太大,只能谋求羽翼的护佑。
如今努尔哈赤释放了信号,心眼活络的阿巴亥,决定提前“热身”,跟未来的“领导”勾兑勾兑。于是,她悄悄地给代善,以及另一位实力派“儿子”皇太极,送去了亲手烹饪的酒菜。
看起来阿巴亥不简单,懂得一句真言: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几个小菜不值钱,满满的全是情,无价之宝。
代善接到小妈送来的好意,美美地斟酒小酌,至于有没有吃出别的滋味,那咱就不知道了。而皇太极显然比代善有心眼,酒菜收了,却放在一边任它发臭。
估计代善要是知道皇太极的这个举动,会忍不住一哆嗦,酒水洒一地!
果然没多久,案发了!努尔哈赤的两位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向努尔哈赤告发:大福晋不守妇道,两次偷摸给大阿哥代善、八阿哥皇太极送酒食,又数次深夜出宫,去了大阿哥府。更让人气愤的是,有几次宴会,大福晋打扮得花枝招展,席间跟大阿哥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一顿咳嗽:这东西我提前说,是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未来,你提前做是怎么个意思?这玩意能提前行动吗?
要是被儿子抹绿,一代枭雄的脸往哪儿搁?努尔哈赤震怒之下,令人悄悄调查。结果是,阿巴亥送酒菜属实,至于送完酒菜,二人还有没有自选动作,以及酒席间互送菠菜的事,这玩意实在没法还原。
这个调查结果让快意江湖的努尔哈赤既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时时泛酸。最后,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阿巴亥私藏财宝,抄家!废黜!隔离居住!
同时,努尔哈赤还宣布了一条震惊的消息:废黜大阿哥代善的接班人资格!
六年后,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接班。问题来了,在四大贝勒中,皇太极仅仅排末尾,而且努尔哈赤钟情于多尔衮,笑到最后的为何是皇太极呢?
其实,努尔哈赤驾崩时,四大贝勒都有实力接班。
代善虽然被废黜,但是他掌握了正红和襄红两旗,他的四个儿子,以及掌握襄白旗的侄子杜度,掌握了“十固山执政贝勒”中的一半席位,他们都是代善的拥趸。所以,只要他愿意,翻盘不算难事。
阿敏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拥有镶蓝旗,还有两位亲弟弟的支持,他们都是执政贝勒,实力一点都不弱。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跟皇太极不对付。他拥有正蓝旗,其同母弟弟也是执政贝勒。
当然还有多尔衮,哥仨手上拥有正白旗,多尔衮本人拥有十五个牛录,而且阿巴亥声称,努尔哈赤生前有遗言,传位于多尔衮。
可以说形势相当复杂,皇太极一点不占优势。
其实这些分析有点表面化,五位候选人如果都各怀私心,确实结果有点麻烦,问题是实力最强的代善,在儿子们的劝说下,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代善的这个决定,让势均力敌的几方,天平立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衡,这就是皇太极能接班的原因。
问题又来了,当年德因泽状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认为,背后那双黑手其实就是皇太极。那么代善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竞争?又为何选择支持仇敌皇太极,而不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
其一,皇太极指使德因泽给代善、阿巴亥下套子,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针对一个案件,人的惯性思维是,谁得利就是嫌疑人。因此后人“按理出牌”,认为代善和阿巴亥“劈腿事件”,一定是最后获利的皇太极所为。
首先代善被废,根本不是因为阿巴亥,而是因为虐待前妻的儿子。代善的前妻李佳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岳托,次子硕托。李佳氏去世后,他续娶叶赫氏。
别人家是后妈坏心眼,代善是亲爹做“毒爸”。萨尔浒之战后,后金迁都,努尔哈赤给家族所有人指定地块修建府邸,结果代善强夺岳托的宅基地,惹得努尔哈赤很不高兴。
硕托又不堪忍受代善的虐待,离家出走。代善不去寻找,而是坚持说硕托投降大明了。后来硕托被找回,解释了原因,但代善坚持要求努尔哈赤杀了硕托。
这两件事引起努尔哈赤的警觉,他派人一调查,发现了代善偏袒后妻,虐待岳托和硕托的事实。努尔哈赤心中的痛楚立刻被搅动起来,想当初,他和弟弟舒尔哈齐,就是遭到后母虐待,年幼时就寄居外公家,早早自食其力,吃尽了苦头。
他愤怒之下,痛斥代善,责令岳托和硕托与代善分家,并废了他的储位。代善也在惊恐之下,回家杀了叶赫氏,向父亲请罪,并当众起誓。努尔哈赤这才原谅了代善,保留了他大贝勒的身份。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证明,皇太极不可能是德因泽的后台。努尔哈赤死后,德因泽和阿济根,跟阿巴亥一样,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泽是皇太极的后台,一定会要求皇太极出手相救,皇太极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会救德因泽,可事实上皇太极并没有与德因泽发生任何关联。
其实玩阴谋的人,无论手段多高明,时间久了早晚会露马脚。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极长期欺瞒而不自知。
至于同样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极为何就不吃,这说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其二,代善的儿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他们左右了代善的意见别看代善实力强,可事实上,他的儿子、侄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尤其是老大岳托和老三萨哈廉。
这个情形很不合逻辑,代善登基才应该更符合家族利益。只能说皇太极的人格魅力,要远远大于代善,儿子们宁可相信皇太极,也不愿意相信老爸。
代善就是在子侄们的劝说下,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支持皇太极。
其三,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代善对局势的判断,让他做出了理智选择岳托等人是如何说服代善的呢?当时的局势呗。
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的未来还很不明朗。大明虽然节节败退,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保证没了努尔哈赤的后金,还能不断创造军事奇迹?
除了大明外,南边有大明的死党朝鲜,北面有贼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后金就会被他们包饺子。
另外,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危机重重,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并不和睦,八大贝勒之间明争暗斗。请注意,他们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装,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枪走火。
以代善的军事实力,登基不难,可要想制服他们实在不易。所以代善衡量再三,觉得还是当个逍遥王爷更舒服。此刻主动退,还能捞个拥立之功,被轰下台那就惨了!
其四,代善与阿巴亥“有一腿”的说法不可靠,也不能左右代善的政治倾向临退之前,把“情人”的儿子拱上台不行吗?美人也抱了,政治利益也得了,一箭双雕不香吗?
呵呵,花边新闻的吸引力太大,眼珠子掉进去就拔不出来!冷静一下思考,代善可能跟阿巴亥有一腿吗?可能性太小了!
努尔哈赤说把阿巴亥托付给代善时,阿巴亥年近三十。这个年龄的女人对代善也许有吸引力,可是努尔哈赤还在世,就算阿巴亥是“追求真爱”的勇敢女子,代善敢玩命吗?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巴亥已经36周岁,对代善还有多少吸引力?
其实对代善来说,努尔哈赤的托付就一个含义——自己是储君,至于阿巴亥,那都不值得费心思考虑,相对于政治利益,阿巴亥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双方的交往,都是基于利益的“面子工程”,“情”只是借口。如此一来,代善可能在重大利益上,回去考虑所谓的“情”吗?
其五,阿巴亥被赐死应该是努尔哈赤的遗令,多尔衮接班纯属扯淡人们出于对阿巴亥被赐殉葬的同情,更愿意承认她是被皇太极逼死的,可我认为,阿巴亥殉葬,就是在执行努尔哈赤的遗令。
首先,阿巴亥根本威胁不到皇太极的政治利益,皇太极没理由逼死阿巴亥。
其次,努尔哈赤临终前,身边只有两个人——阿巴亥和阿敏。阿敏是皇太极的竞争对手,不可能帮皇太极作伪证。
再者,就连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对母亲被赐殉葬表示异议,这说明此事不大可能是皇太极作恶。
至于努尔哈赤为何要赐死阿巴亥,我认为两个原因,一是阿巴亥此人心机较深,热衷于政治,努尔哈赤不想让她存在;二是阿巴亥本就是努尔哈赤的宠物,出远门随身携带,太正常了。
那么,努尔哈赤意属多尔衮,这又怎么解释呢?多尔衮自己编造的呗,那是在他当上摄政王之后的事,权势大了,想怎么说都行。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济格20岁,多尔衮14岁,多铎12岁。14岁的多尔衮,一天战场都没上过,努尔哈赤怎么可能选择他?
其实那时候哥仨,多尔衮最不可能被选中。阿济格有年龄优势,多铎有受宠的优势,多尔衮啥也不是(比他小两岁的多铎,是正白旗旗主)。
如此一看,皇太极登基除了自身实力外,关键点就在于代善的支持。而代善与阿巴亥的桃色新闻,根本不值得一提,更不可能左右政治走向。后人为何会纠缠于此事?早先我是误听别人说,如今分析完,呵呵一笑了之。
体态轻盈的小鸟与飞机相撞是以卵击石吗
在世界航空中,术语BIRDStrike是指飞机与鸟群相撞事故,这是飞机的紧急事故。1977年4月1日,俄罗斯格里戈罗夫上校和托尔博夫斯基少校驾驶的米格-15歼击教练机从福尔肯伯格机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起飞进行天气侦察。起飞几分钟后在120米的空中。突然一只斑鸠撞破驾驶舱的天窗并打中了格里戈罗夫上校的右眼,现场一片混乱,幸好飞行员安全着陆了。这场紧急事故却是一只小鸟造成的,闪电击中机身都比鸟儿进入驾驶舱或者进气口安全得多。
鸟类造成的飞机紧急事故首次发生在1912年的加利福尼亚,一只海鸥切断了飞机控制方向盘,导致飞机掉进海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的战机经常与大型水禽(大雁和野鸭)相撞导致飞机失事和损坏。1942-1946年间,美国飞机在飞行时共发生了473起与鸟相撞事件,产生各种严重的后果。而俄罗斯航空似乎不太关注飞机与鸟相撞事故,1946年一架伊尔-2飞机在查纳湖上低空飞行时与一只重达几公斤的天鹅相撞,结果可知:伊尔-2坠湖了。
1953年,伊尔-12客机撞上了一群鸭子,机身部分毁坏,通往引擎发动机的电线被切断。飞机引擎熄火,迫降伏尔加河,所幸没有造成伤亡。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随着喷气机的发展,飞机与鸟类碰撞的事故频率急剧上升。首先,鸟儿现在更难逃脱时速800到1000公里的飞行器物碰撞。其次,即使是一只小鸽子被吸进喷气机发动机进气口,也会造成很多麻烦,涡轮叶片破裂、起火、飞机坠毁。再者,飞机航速增加加剧了鸟类撞击机身的影响。一些粗略的计算表明,当飞机的时速为700公里碰撞上1.8千克的海鸥,造成的破坏相当于3枚30毫米的炮弹攻击机身,没有任何防弹玻璃能承受这种能量的冲击。
1960年10月,LockheedL-188AElecta客机发生灾难,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一个转折点。一架从波士顿起飞的飞机撞上了一群椋鸟,造成两台左引擎失灵。飞机坠毁于波士顿湾,造成62人死亡。
最初对飞机与鸟类碰撞的抵抗力的研究表明,改变飞机结构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只对飞机的设计进行了一次技术修改,即驾驶舱的丙烯酸聚碳酸酯玻璃能够承受1.6公斤重的鸟类的冲击,而时速可达到970公里。航空飞机与鸟类相撞事故数据表明,水禽的风险最大,达30%或更高,海鸥排在第二位(26%),第三类猛禽高达18%。
飞行最危险的时刻是起飞和着陆,多达75%的碰撞发生在这一时期。1978年,波音747在里昂机场起飞前加速,时速290公里,在四个引擎中吸进了几只海鸥,飞机不得不在跑道上停下。狐狸、狼和流浪狗也可以使民用机场和军用机场瘫痪数小时。理想情况下,机场服务不仅要保护该地区,还要打击任何以捕食者为食的小型动物(鼹鼠、田鼠等)。除了起飞和降落模式,飞机还可以在100-500米高空与鸟类相撞。鸟类的季节迁徙和昼夜迁徙造成的BIRDStrike概率有35%。1000-3000米的高空也可能发生BIRDStrike事故。1962年,一只秃鹫冲破一架印度客机的驾驶舱玻璃,副驾驶不幸身亡。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主席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主席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主席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迷魂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
现实中可不可能出现《奥林匹斯的陷落》中飞机飞进美国国土,并造成很大威胁
谢谢邀请!影片《奥林匹斯的陷落》中飞机飞进美国国士,用C一130运输机和机枪攻陷白宫,劫持美国总统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①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还是处于一超独霸的地位,它的武器研发也是处于世界首位,宙斯盾导弹拦截系统,连导弹都可以预警拦截,别说并不隐形的普通C一130运输机。
②,吃一垫,长一智,遭受过911恐怖袭击,美国有过惨痛的教训,美国肯定会加强领空安全的防御措施,国土安全部门不会再允许类似911的恐怖袭击发生。
③一个国家机器精良的武器配置,岂是那些暴恐份子劣质装备能与之抗衡的,再说还有装备粮良训练有素的反恐精英海豹突击队。
综合以上的情况的总结,任何个人和组织想与国家机器抗衡,无异与以卵击石,自不量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奥林匹斯的陷落》中飞机进入美国国土,并且还能劫持总统。
1944年底的大环境,希特勒还有牌可以打吗,比如维持现状
当二战进行到1944年底时,希特勒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地苟延残喘,拖延崩溃局面的到来,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同盟国内部出现分裂,在这之前他还妄想着提前研制出原子弹,然而随着英美盟军在当年6月份进行的诺曼底登陆之后,一路直捣德囯腹地,其拥有的前进机场距离德国本土也越来越近,战斗机可以为轰炸德国的战略轰炸机全程护航,这大大减轻了盟囯空军自40年5月份就开始的对德空袭的伤亡,更对德囯的重要战略目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对位于挪威的重水工厂的轰炸和破坏,彻底击粹了希特勒的核幻想!
希特勒在西线以区区179个师,近2百万人的兵力对3百余万英美法加联军负隅顽抗,在东线只能拼凑出大约60个师,80余万人的部队来狙击源源开来的二百余万苏联红军,这完全就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
尽管此时的德军在武器装备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如豹式,虎式和虎王式坦克仍对盟军的谢尔曼式,丘吉尔式和克伦威尔式坦克,还有苏军的T一34一85中型坦克,ls一2重型坦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设置在荷兰佩内明德的v一1和v一2型远程导弹也飞越英吉利海峡,给英国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另外德国空军还服役了1400余架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Me一262,给盟军的轰炸机群造成了严重的恐慌,然而这些主战武器装备的数量太少,根本无法阻挡从东西两线滚滚而来的同盟联军。
更加致命的是,苏军在1944年8月占领了罗马尼亚,这意味着斯大林关上了对纳粹至关重要的普络耶什蒂油田的油龙头,匃牙利和奥地利的油田产量太小,又不断遭到猛烈的轰炸,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盟国空军对德国本土不断加强的战略轰炸,又彻底破坏了其人造石油的产能,希特勒只能依靠其捉襟见肘的库存石油来打仗了,另外英美空军的大轰炸还严重影响了德国的军工产业链和发电能力,柏林只好向瑞士买电,向瑞典买轴承,向西班牙买轻武器……,然而随着德囯大势己去,几乎所有的中立国先后关上了对德的贸易之门。
至44年底,德国的军工生产达到了峰值,然而足以武装2百万人的武器装备及40个装甲师的坦克由于缺油而无法发挥作用,大量关键的交通枢纽和水利电力设施也在大轰炸中陷于瘫痪,此时的德国战争潜力几乎荡然无存!
随着德军在阿登反击战中的失败和苏军全面占领波兰,兵锋直逼德国本土,匃牙利和奥地利,希特勒不得不将德军主力在东西两线来往调动,大量消耗着逐渐见底的石油和其它战略物资,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实力来维持现状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