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

大家好,关于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劝学高中课文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用大量的比喻论证进行论述,是高中课文《劝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

⒈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文中的比喻论证理解不够透彻,有的同学甚至把它们理解成举例论证。

⒉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论证呢?比喻论证,指的是在论述过程中,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一种论证方法。

⒊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二者之间需要符合“类相异,理相同”的原则。

⒋也就是说,二者必须不属于同类,才能作比喻,必须事理相同,方能进行推理论证。

⒌以文章的第二段为例。

⒍作者先用“青”“冰”的比喻,来说明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自身原来的性质,并且能够使其有所发展。

⒎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是本体,“青”“冰”之喻是喻体,即“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就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只不过课文中只出现了喻体,而省略了本体,将道理隐含其中。

⒏接下来的木变轮的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对于改变事物自己本来的性质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⒐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又向深里推进了一大步,由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到能够“决定事物的本性”,即学习对于后天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说理更加透彻。

⒑本段的,用“木”“金”两个比喻,引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⒒在这两个比喻中,不妨把“博学”“参省”看作本体,把“受绳”“就砺”看作喻体,即“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省察”,就像“木材经过墨线的比量,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砺”。

⒓这样做的后果呢?就是“知明而行无过”,就是“直”“利”了。

⒔再分析文章的第三段。

⒕本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⒖文章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现象展开论证。

⒗它们都是因为善于利用外物,才取得了很好的。

⒘而君子也是如此,君子的天性与常人没有差别,而其能成为君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这个外物,即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⒙所以,我们可以这樣理解本段的比喻论证,“君子借助外物”就像“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像“登上高处招手”,像“顺风呼喊”,像“借助车马”,像“借助船桨”,这是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自己的观点。

⒚原文。

⒛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劝学高中课文、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