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七雄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三晋七雄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三晋七雄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后,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个地方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然而,这样三家仍然觉得不够名正言顺。公元前403年,三晋派使者到洛邑见周威烈王,求周天子册封。
于是,韩、赵、魏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与晋侯并列。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黜了最后一任晋静公,并瓜分了公室剩余的全部土地。
至此,晋国彻底灭亡,三家分晋完成。历史上也出现了韩、赵、魏三个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国,形成了“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于是,“三家分晋”的历史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正如《左传事纬》所说:“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
三晋七雄
三晋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诸侯国。韩赵魏三国大部分在山西,所以山西也称为三晋之地。七雄是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在战国时期势力最为强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