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诞的由来与含义(了解华诞的文化内涵)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华诞的由来与含义(了解华诞的文化内涵),以及东南大学历史由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东南大学历史由来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
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关于国庆的来历演讲稿2分钟
中国的国庆节是每一年的10月1日,众所周知,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激昂感概的一番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话语,奠定了整个中国重生的根基,也就是这一天,这个对于中华人民有着历史性意思的一天,被定为了中国的国庆节。它预示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正式翻身做主人,正式脱离了被奴隶被剥削被三座大山压制的命运。在往后的每一年的国庆节上,我们国人都会在现场或在家观看节日当天的阅兵仪式,感受着国家的强大,感恩着国家的富裕!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的召开,表明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毛主席的宣告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被认为是新中国的崛起发展的标志日子,是中华民族人们翻身当家作主的好日子,于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一致同意下,在毛主席的赞同中由全国政协提议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被通过,每一年的10月1日就确定为中华民族的国庆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国庆节的习俗免不了的就是阅兵仪式,自从1949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并有兵队的展示后,往后的阅兵仪式就成了国庆佳节的必备节目,也就成了一种习俗。
延边大学校名的由来
1948年,中共吉林省委讨论同意在延边建立一所民族大学的提案,暂定校名为“东北朝鲜人民大学”,并报请中共中央北局批准。
1949年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在批复中将校名定为“延吉大学”。筹委会向东北行政委员会递交报告,建议将“延吉大学”校名改为“延边大学”。3月开始招生。延边医科专门学校并入延吉大学。3月20日,在斯大林剧场举行开学典礼。4月1日定为校庆日。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复同意将“延吉大学”改名为“延边大学”。
武汉大学校训的来历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汉大学这八个字校训,是1993年为迎接百年校庆,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提炼后,经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审定的。
其实在历史上,武汉大学有过三个校训。第一个校训还是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时期,当时的校长张渲主持制定校训,并亲笔题写了"朴诚勇"三字为校训。
朴,是为人要心底朴实厚道,性情纯朴直率;诚,是为人诚心正意、忠诚老实,具有以诚相待、以诚为贵的道德操守;勇,是要有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气概,敢于创新,敢为人先。
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以"明诚弘毅"为校训。"明诚"出自《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明诚弘毅"四个字,含义博大精深。传承了"朴诚勇"校训的精神内核,要求师生为人做事、求学办学要有宽阔的胸怀、诚真的品质、远大的理想、坚韧刚毅的精神。
而今武汉大学的新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其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宏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质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文章分享结束,华诞的由来与含义(了解华诞的文化内涵)和东南大学历史由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