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中曷的意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中曷的意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中曷的意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中曷的意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曷,通何。为何不依从他的这种作为呢?

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⑵牛陇⑶上,窃⑷入学舍⑸,听诸生⑹诵书;听已⑺,辄⑻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⑼,父怒挞⑽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⑾如此,曷不听⑿其所为?”冕因⒀去,依⒁僧寺以居。夜潜⒂出坐佛膝上,执策⒃映长明灯⒄读之,琅琅达旦⒅。佛像多土偶⒆,狞恶可怖⒇,冕小儿,恬(21)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27),录(22)为弟子(23),学遂(24)为通儒(25)。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时冕父已卒(26),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