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不但在明代就是众口纷传、影响深远的盛举,时至今日,也仍是举世皆知、广为传诵的史迹。郑和是云南昆明人,本姓马,他的父亲生三子四女,郑和在弟妹间排行第三。后来郑和入燕王朱棣府中为太监,得朱棣赐姓郑。朱棣即位后,为了取得官方对海外贸易的全面控制,计划派遣庞大的船队下西洋。朱棣想让郑和担任船队总制,事先召见相士袁忠彻入宫询问。袁忠彻说:“郑和姿容丰伟,才智过人在太监中罕与伦比,是最好的人选。”所以,朱棣在1405年颁诏,任命郑和为宝船队的总督,以王景弘为副手,率领船队,远下西洋。

明初的西洋有二重含义:一指南海南部以西的海洋,指位于古里的西洋国。郑和七下西洋,指的是开航古里。从1405年12月,郑和率领的船队初次开洋,到1433年7月最后一次返国为止,前后共计七次下西洋。

第一次,1405年12月至1407年9月2日,到达的国家有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刺加、古里(科泽科特)、溜山、忽鲁谟斯(霍尔木兹)、天方(吉达)阿丹(亚丁)。

第二次,1407年12月至1409年8月,船队访问了遥罗爪哇、锡兰山、古里。

第三次,1409年12月至1411年6月,船队去过逼罗、爪哇、古里、天方

第四次,1413年12月至1415年7月8日。船队经过瓜哇、古里、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索法拉港)、木骨都束(摩加迪沙)、卜剌哇(希腊瓦)、麻林(基尔瓦)。

第五次,1417年12月至1419年7月17日,郑和奉命伴送十五国使团返国,最远到达霍尔木兹、亚丁和基尔瓦。

第六次,1421年1月至1422年8月,郑和奉命送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节返国,到达印度洋中的霍尔木兹、亚丁、摩加迪沙、布腊瓦和马尔代夫群岛。

第七次,1431年12月至1433年7月6日,船队到过霍尔木兹、摩加迪沙、布腊瓦、亚丁、吉达等二十国。

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其人数之多,船只之巨,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船队中的船只,有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五类。七下西洋每次动用的船只,仅以宝船而论,最高数字是六十三艘,一般都在四十艘以上。第一次出航至少动用了二百艘船,成为以后所次下西洋的楷模。

中国宝船运往各国的货物,如锦绮、纱罗、绫绢以及青花、釉里红瓷器,都是独步世界的产品。各种青瓷盘碗、烧珠、麝香、大黄、肉桂、铁鼎、铁铫、铜器,也是大宗出口货物。从印度洋运往中国的货物更是名目繁多,合计一百八十五种。其中香类二十九种,珍宝类二十三种,药品类二十二种,五金类十七种,布类五十一种,用品类八种,动物类二十一种,颜料类八种,食品类三种,木材类三种。香药、胡椒、苏木和珍宝、棉布,占进口货的多数。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处在往来西洋的要道的三佛齐地方,被以陈祖义为首的一伙走私商人所占据,接连抢劫货船。所以,郑和在1407年从西洋回朝时,特地驱船到三佛齐查看。郑和派人找到了陈祖义,向他宣谕,要他保证海上的平安。陈祖义是广东人,经常劫掠各地来往货船。对于郑和的宣谕,他因慑于船队兵多势大,不得不说愿意一切照办,一切唯郑和之命是从。但是在暗地里,陈祖义却别有阴谋。他暗自调兵遣将,多方布置,打算趁郑和不备,突出偷袭,将郑和的船队一网打尽。

不料走私集团中另一帮的头目施进卿,对陈祖义早就怀恨在心,所以在获悉了陈祖义的计谋后,派人悄悄通知了郑和,使郑和预有所备。陈祖义按照计划发兵偷袭船队,郑和早就严阵以待了。指挥官兵杀敌,陈祖义部下死伤五千多人,并生擒了陈祖义。郑和把陈祖义擒回朝来,向朱棣献俘。朱棣痛恨陈祖义反复无常,觉得不宜留存,就传旨把他杀了。

这时,正好施进卿派他的女婿丘彦诚前来朝贡,朱棣便下令,在旧港设立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宣慰使。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经过锡兰岛,岛王亚烈苦奈尔邀请郑和船队在港湾停泊,而暗地里发兵包围船队。郑和发现这一阴谋,派三千精兵,攻破岛国都城,俘虏了亚烈苦奈尔。

港口的岛兵连忙回军自救,郑和前后夹击,大破岛兵。第二年回朝时,郑和将亚烈苦奈尔押回。朱棣下令赦免亚烈苦奈尔,遣他回国。郑和在归途中,特地绕道吕宋,官谕大明皇帝的诏命。吕宋国王也随郑和入京。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中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

一、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二、1405年下半年,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三、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归来。

四、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

五、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六、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七、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7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

为了向海外的国家展现明朝的实力,郑和受到朱棣的派遣,带着大批的船队开始了航海,从1405年到1433年这28年期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对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和一生所做的最伟大的壮举就是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壮举,并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七年。

郑和几次出使西洋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曾先后七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