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夏季节气有哪些(夏季的节气有哪些)

夏季节气有哪些(夏季的节气有哪些)

如果您还对夏季节气有哪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夏季节气有哪些的知识,包括夏季的节气有哪些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正文如下!

夏季节气有哪些(夏季的节气有哪些)

一、夏天有什么节气

1、夏天的6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每年阳历5月5日、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是立夏季节,表示夏季的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业生产进入繁忙季节。

3、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以南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进入真正的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

4、此时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同时其他春播作物管理也*棘手。夏收作物进入生长晚期,油菜接近成熟。江南在立夏以后将进入梅雨季节,雨量和雨水次数*增多,农田管理在防治水灾的同时,要谨防因雨湿诱发小麦病害。

5、每年阳历5月21日、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是小满节气。“小”是说作物刚开始成熟,“满”指麦类作物子粒饱满,但与真正成熟相比还差些时日。

6、小满时节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苍蝇等昆虫逐渐增多,导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人体抵抗力*,要加强自身的防范,蔬菜要冲洗干净,水果要洗干净削皮。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体力下降。

7、每年阳历的6月5日、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是芒种节气。芒种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植物,需抓紧时间收割;晚谷、粟等农作物要繁忙地播种。

8、芒种季节是收、种、管的三忙季节,麦已成熟,如果遇到连雨天气,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等,必须抓紧有利时机收割脱粒。而夏大豆、夏玉米等作物要提早播种栽插,保证较高的产量。

9、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10、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呈东多西少的分布。

11、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12、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13、“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

14、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是大暑。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的时期,气温*,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15、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的不良影响。*,在*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较多;而在*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

16、*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重要。

二、夏季的节气有哪些

1、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

2、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3、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4、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但并不是一年中*的的时候。

5、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

6、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

三、二十四节气歌夏季的节气

1、夏季的节气,节气歌是这样的,夏满芒夏暑相连。具体的就是:

2、芒种,仲夏时节正是开始,收麦子、种稻子,气温升高;

3、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最长,正午太阳*;

4、小暑,小暑为小热,还没到*;

5、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

四、夏季节气民俗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立夏这*,按照*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

夏季节气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夏季的节气有哪些、夏季节气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