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成就,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轨迹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成就,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轨迹

大家好,关于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成就,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轨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陕西卫星发射中心是什么地区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的第一代导航定位卫星是
  2. 中国发射卫星的国内外历史背景
  3. 为什么卫星发射多在冬天
  4. 几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1号
  5. 陕西卫星发射中心是什么地区

2003年5月25日成功发射的第一代导航定位卫星是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3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被誉为北斗“母港”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创造了中国奇迹。

向历史回望,北斗一号的发展历程,是中华儿女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的历程。

中国发射卫星的国内外历史背景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为什么卫星发射多在冬天

我国卫星发射多选择秋冬季节。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秋冬季节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卫星发射。

二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秋冬季节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一、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二、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三、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四、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五、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六、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安全因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

几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1号

1970年,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此,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从东方红到神舟系列,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每一次升空背后,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无数心血。致敬,中国航天人!加油,中国航天。

陕西卫星发射中心是什么地区

渭南山区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天器测控与管理中心,目前几乎管理着我国所有的航天器,其中卫星超过100颗。尤为神奇的是,这个中心甚至还能给卫星“做手术”,先后“抢救”过10多颗有重大故障的卫星,让它们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此前媒体曾报道,一颗发射出现重大故障的卫星,经过测控中心连续多次的“手术”,居然重新进入轨道、发挥起了作用来,堪称奇迹。

1967年6月23日,中国组建了卫星地面测量部,这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前身。1975年9月,中心正式成立。当时的国防科工委(总装前身)26基地负责卫星测控任务,是建立在陕西渭南的大山中,因为在70年我国在酒泉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必须要建立相对应的卫星轨道计算、轨道预报、数据处理等一整套测控系统。渭南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对卫星的测控特别合适,所以军委选择了渭南。

关于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成就,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轨迹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