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多发地区有哪些?地震频发地区的防震措施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地震多发地区有哪些?地震频发地区的防震措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防震减灾的小知识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那些城市处于地震带上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西南大部分地区包括四川西部,云南中西部以及东南沿海包括福建,台湾,华北平原,山东,河北沿海,辽宁,西北部新疆,青海,宁夏,天山地区,都位于地震带上。位于地震带上的城市主要有台北,唐山,北京,石家庄,天津,太原,福州,成都,拉萨,西宁,乌鲁木齐,银川等
房子能抗几级地震跟房子的什么结构有关
1.砖混结构:目前多层住宅多是砖混结构,比较好一些的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住宅因其对抗震性要求更高,普遍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我们应注意地震等级与抗震等级的区别,抗震设防标准为8度,但这并非是指能抵御8级地震,而是大体相当于能抵御6级左右地震震中区的破坏烈度。即使像唐山地震对北京的影响也低于这个标准,因此其抗震等级已经是够安全了。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
这是目前商品房的最常见形式,主要指由钢筋混凝土梁、柱、墙、盖为骨架的住宅。在9度以下地震时,其抗震性能较好,但里面的隔断和围墙若用砖砌成,在7~8度地震时即可能出现裂缝,对人和室内设备造成毁坏。
地震前的征兆
地震前常常会出现一些征兆。首先,动物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比如说鸟类会突然群集在一起,狗狗会狂吠等。其次,天气也会有一定变化,比如说晴天忽然变得阴沉,或闷热天气突然转凉。另外,地质环境也会发生改变,比如说地面上出现裂缝,井水水位变化,电视信号受到影响等。这些征兆虽然不一定代表就会有地震发生,但是出现了这些征兆,应该增强警觉,准备应对可能来临的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的小知识有哪些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1.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2.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3.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4.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大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
地震来临如何避震: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电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的特征和危害
地震灾害与旱灾、水灾、风灾、泥石流、山崩、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相比,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强地震发生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它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2)破坏性大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往往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3)社会影响深远大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往往会引起社会、政府乃至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同时,一次地震的破坏区虽然有限,有感范围却很大,波及面广,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4)防御难度大与洪水、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也不是短时期能够做到的。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对地震灾害的防御,比起其它一些灾害来说,可能更困难一些。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由建筑物的倒塌等直接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核泄漏等,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