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螺子黛和远山黛的区别

螺子黛和远山黛的区别

甄嬛传里画眉用的东西是什么

螺子黛和青黛。远山黛是一种眉形,并不是画眉的工具。

远山黛原来是指秀美之眉。由于古代妇女大多爱使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故称。

远山眉因细长舒扬,颜色略淡的特色,使其妆面具有清秀淡雅的特点,而深得女子的喜爱。

螺子黛,是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昂贵的青黑色矿物颜料,出产自古波斯国。而青黛应该是最普通的一种画眉工具。

甄嬛传中的螺子黛究竟是什么东西,甄嬛为什么要送一管子给芳若姑姑?

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分为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回答,先说螺子黛究竟是个啥东西?

螺子黛是个好东西,它是波斯进贡来的,且产量很低,在剧中有一次波斯进贡,只有三斛。

由于实在是太少了,连管事的太监姜忠敏都不敢轻易做主,跑去皇上那请旨:

“奴才请皇上的旨,这三斛螺子黛该如何分数?”

皇上还怪这个管事的太监,这种小事怎么还来找自己呢,结果他掰着手指头一算,真不够。

于是,他把这些螺子黛分了三份,一份给了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嘛,一份给了华妃,毕竟是协管六宫嘛,而且还爱长眉入鬓,最后一份给了甄嬛。

理由是:

“莞贵人画远山黛最好看!”

即使这样,还是把华妃激怒了,表面上的理由是往年她自己就能分得三斛,今年竟然只有一斛,实际上是因为,皇上竟然分给了甄嬛?

“皇后便也罢了,她甄嬛又是什么东西?”

不过华妃也没必要这么生气,因为在这次分螺子黛之前,人家甄嬛就能拿出一管子送给芳若姑姑,说明,往年她也是能分到螺子黛的。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她们争夺的这个螺子黛究竟是什么稀罕物,难道地大物博的大清,就产不出来吗?

螺子黛其实就是一种眉笔,一种比较高级的眉笔:

眉笔嘛,顾名思义,就是画眉毛用的,女人爱美是天性,很早之前她们就会化妆了。前几天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讲的是南北朝时期,里面就有木兰化妆的场景,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女子爱美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古人也有胭脂水粉卖的,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级,但绝对是纯天然的,没有化工合成成分在里面。

我们平时看老一点的电影,涉及到穷苦人家的女孩子要结婚,有一个镜头,就是到灶台那刮一点灶灰,然后往眉毛上描,对,过去的女子就是这么描眉的。

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石,可能里面含有碳啊,铅啊,钙啊什么的。用的时候,先要研磨成粉,加点水搅拌一下,然后就可以描眉了,用古人的话讲就叫:

“染青石谓之点黛!”

这里的“黛”其实就是矿石的意思,而螺子黛就属于矿石一类的眉笔,只不过它是从波斯进口的,工艺比较复杂:

它的主要成分跟石黛没啥区别,也是把类似于靛青啊,石灰石啊,磨成粉,然后加入了海螺壳粉,做成特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可以直接抹,不用再加水了。

这种高级眉笔,其中一种原材料来自波斯湾,是从波斯进贡来的,只供宫廷使用,所以非常贵重。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既然螺子黛这么珍贵,甄嬛为什么还要抽出一支送给芳若姑姑这个高级宫女呢?

这就涉及到《甄嬛传》中的剧情了,沈眉庄因为“假孕”事件导致被关了禁闭,还被勒令不允许跟其他人见面,等于是跟甄嬛等人失去了联系。

甄嬛打算去找皇上求情,结果在殿门口碰到了华妃,一番冷嘲热讽之后,还是没能进去。不过华妃倒不是不让她进去,实际上是巴不得她去触这个霉头呢,包括殿里面跟皇上在一起的曹琴默。

不过皇上并不想甄嬛进来,一来,自己还没想好怎么面对甄嬛,二来,他也是想保护一下甄嬛,毕竟这时候说话,言多必失。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也在怀疑“假孕”事件是不是跟甄嬛也有关系?

甄嬛没能进去,自然心急如焚,于是在湖边转着圈圈剥莲子,剥的槿汐姑姑都看不下去了,于是给她出了个主意:

“你何不去求一求芳若姑姑,她原是你的教引姑姑,现在又是御前的人。”

甄嬛突然就醒过味来,马上给了槿汐姑姑一个金镯子,嘱咐她去拜托芳若姑姑,一是替她照顾一下眉庄,二是特别强调拿一管螺子黛给她:

“就说她在御前行走,眉毛淡了不好看!”

首先,求人办事,必然得送礼,这只螺子黛这么珍贵,送给芳若姑姑,能让她喜欢,毕竟都是女人,谁不爱美。

其次,送螺子黛给芳若姑姑,还提醒她画眉毛,就是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但此时的甄嬛并不知道自己长得像纯元皇后,以为皇上喜欢看自己画远山黛。

实际上芳若姑姑会不会画远山黛,甄嬛也不清楚,此时也只是试试看,显然芳若姑姑没有让甄嬛失望。

芳若姑姑伺候皇上喝茶,明知道茶水不烫,为什么还偏要提醒皇上烫呢?

就是为了引起皇上注意,其实大家想想就清楚了,你刚要端起来茶杯来喝茶,身边一个人猛地跳出来大喊一声“小心,烫”。你即使没有吓一跳,也得抬起眼看看身边的这个人吧?

对,就是这么一抬眼,这么一看,哎呦,你这眉毛挺特别啊,平时长得不这样啊:

“你画的眉毛是远山黛?”

芳若姑姑一看,机会来了,这可是皇上你自己问的啊,可不是我主动说的:

“奴婢伺候纯元皇后画过远山黛,所以自己也会画!”

一下子,皇上就陷入了沉思之中,也由不得他不沉思,芳若姑姑故意提到纯元皇后,就是为了勾起皇上的思念,思念纯元皇后,又人鬼两隔,只能去找酷似纯元的甄嬛啦。

皇上要去见甄嬛,甄嬛提前得到消息,于是马上安排流朱把落败的石榴花摆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一进门皇上就倒在了塌上:

“朕乏得很!”

他哪里是乏啊,他这是烦,他烦透了,前朝一堆战事,后宫又一堆烂事,他能不烦吗?

当然,皇上这么说,也是提前给甄嬛打个预防针,一会儿你要是替沈眉庄求情,我可能会烦的。

显然他是小瞧了甄嬛,这个节骨眼上,甄嬛怎么可能犯糊涂,所以,她根本就不求情,只是讲自己怎么打扮好看:

“女为悦己者容!”

并且把它当成头等大事,这句话算是说到皇上心坎里了,只有甄嬛还想着朕啊,还想着取悦朕,其他人只会烦朕,还是甄嬛好啊。

但皇上还是纳闷:

“你不为沈氏求情?”

甄嬛回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事若有端倪,必定有迹可循。”

巴拉巴拉,几句话,就把皇上对甄嬛的怀疑消除了,不仅消除了怀疑,还让皇上自己都觉得委屈了甄嬛。光自己觉得委屈了甄嬛还不行,一大早出门就碰到了落败的石榴花,连太监们也敢委屈朕的甄嬛,岂有此理!

就这样,内务府的黄归全被打发去了慎刑司,华妃的一大外援折戟,随后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姜忠敏跑去皇上那请旨分配螺子黛,这才引起了华妃的愤怒。

不过这中间也有个疑问:

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太监姜忠敏去找皇上请旨,说的是今年波斯国只进贡了三斛螺子黛。

甄嬛送给芳若姑姑一管螺子黛在前,皇上分给她一斛螺子黛在后,那么她之前的那管螺子黛哪里来的?

此时应该是夏末,去年波斯国进贡螺子黛的时候,甄嬛并没有进宫,或者是进宫了,但还在避宠中,她哪里弄来的一管螺子黛呢?

是不是去年进贡螺子黛,皇上只分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内务府放着,后来甄嬛受宠,又给她一些呢?

大家怎么理解这件事呢?

清朝没有化妆品,慈禧60岁时还有少女一样的好肤色,靠什么来保养?

靠喝人奶、珍珠粉、雪蛤、藤茶等一系列养生的食物、饮品,还有用鸡蛋清做的面膜来维持肌肤的娇嫩。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不仅仅是祸国殃民,葬送了满清基业,开启了中国百年屈辱的“老妖婆”,还有诸如逃亡时期的各种与民间小吃的际遇和她那些奢华、让人为之乍舌的保养方式。

慈禧爱美,非常爱美。也因为爱美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所以导致她七十多岁时还被人称赞,皮肤好到连二三十岁的少女都比不过,而慈禧众多保养方式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大概就是喝人奶。据说慈禧每天都要喝人奶,为了供应慈禧一个人饮用人奶的量,宫内甚至还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以确保每天都有新鲜的人奶献给慈禧。

再就是珍珠粉,慈禧每天清晨都要将珍珠粉调制成粥状,合着水一起服下。平时更是类似于雪蛤、燕窝这种滋补圣品不断,而藤茶、人参则作为她平时喝茶的首要选择。慈禧吃的东西繁多且精细,而且她知道控制好一个“度”,不会暴饮暴食破坏自己的身体。

而且她的作息时间相当科学,晚上一定不会熬夜,早上一定要早起,事实证明,早睡早起对于保养身体确实有极大的好处。晚上睡觉之前她还会在脸上涂上一个鸡蛋清,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用清水洗掉,用混合了油脂的胭脂轻柔地涂抹按揉面部。慈禧实际上有很多的保养方法,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她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

古代女性饰眉的原料,以及眉形的变化都是怎样的?

女性修眉饰黛在我国历史弥久。古人对于双眉甚为看重。《春秋元命苞》曰:

“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

“摄提”,是北天的星名,共六颗,左右各三,均呈鼎足,分别名左摄提和右摄提。它们从两侧拱卫被称为“天王帝廷”的明亮的大角星,故在诸星中地位不同一般。以双眉比之,可见重视。

从审美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女性明眸秀眉的魅力,并对两者间相互衬映的美及其在整体形象中的重要性有着透彻的理解。在《诗经》中就歌吟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的千古绝唱来。

但是,眉眼之所以受到古今人们的格外注重,主要是因其在实际生活中传递思想、交流情感方面出色的能力。我们可以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词语,如喜上眉梢、眉开眼笑、扬眉吐气、眉飞色舞、横眉怒目、柳眉倒竖、愁眉不展、愁眉紧蹙、低眉垂眼、等等之类,不一而足。

在我国古代,女性修眉之风颇为兴盛,而历代许多文人也醉心于描写女性的双眉,不说别的,单是对女性双眉的称呼,诸如“蛾眉”、“双蛾”、“黛蛾”、“黛眉”、“黛螺”、“眉黛”、“翠黛”、“翠眉”、“春山”“远山”、“眉峰”、“出茧”、“新蛾”、“新月”、“新柳”、“柳叶”、“翠柳眉月”、“月棱”等等,不下二十种之多。

古代女性饰眉的主要材料是黛和烟墨。

一、黛究属何物,古籍记载不甚明了

有的认为是矿物类颜料石墨,也有的认为是系植物类的颜料青黛。

黛,《说文解字》作“鰧”,本义是“画眉也”。后逐渐衍变成为饰眉材料的专用名词。实际上,如同作胭脂者可以有各类不同的质材一样,古来用以为黛的既有矿物,亦有植物。

石墨是由煤或碳质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天然矿物质。我国古籍早有石墨资源的记载,如《山海经》:

“孟门之山(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两岸),其上多苍玉,多黄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女床之山(今陕西省华阴县西六百里)多石涅。”

南北朝时陶弘景《名医别录》称:

“黑石脂出颍川阳城(今河南禹县一带)。”

明代《帝京景物略》云:“西堂村而北,日画眉山,产石,黑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

为眉石,亦日黛石也。”

石墨色黑,画眉自然黑色。传说周穆王筑“中天之台”,征选许多美女,令其“粉白黛黑”供己享乐。《战国策·楚策》云:

“郑周之女,粉白黛黑……”

清代北京民俗,每逢春暖花开,人们去香山游玩或进香,常在正白旗村西侧的大河滩里拣些黑色石块回城送人,黑石呈片状或薄板状,妇女爱用它画眉,既不染衣,也不脏手,一擦就掉,用来很方便。另据考古发现,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有一包粉化的黑色石黛,这些无不反映古代女性以石墨黛眉的情形。

古人所调的石黛,除石墨外,似乎还应包括石青。

石青又名蓝铜矿,它是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后形成的表生矿物,是炼钢的次要原料。石青在自然状态下有粒状、块状、放射状和皮壳状等。由于形状不同,色泽不一,产地亦有差别,故有空青、曾青、扁青、绿青、白青和回回青等多种品类,它们绝大部分可作画色和入药。有的品类如空青、曾青极为少见,因而珍贵,回回青多来自西域和海外,甚为贵重。

石青有的色深如波斯青黛,有的鲜深娇艳,也有的色白如碧。其性较脆,用力研之,顿成青粉。饰眉应以深色,优质者为主。汉服虔《通俗文》曰:

“染青石谓之点黛。”

此处“青石”,亦即石青。杜宝《大业拾遗记》言及隋炀帝宫人用来画眉的“铜黛”,当为某一品类的石青。

植物类的黛称为青黛

也名靛花,青蛤粉,是名为“蓝”(包括蓼蓝、菘蓝、马蓝、木蓝)的植物所提取的色素,色青黑。我国很早就用蓝类植物作染料,《礼记·月令》、《说文解字》都谈及这点,《周礼》:

“地官掌染草。”

明李时珍记述青黛的提取法曰:

“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其搅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

除了自己出产外,古代还有进口的优质青黛,即波斯青黛。李时珍日:

“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

女性用青黛饰眉风习汉已有之。《汉书》云:

“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

宇文士及《妆台记》亦说:

“唐贞元中,又令宫人青黛画蛾眉。”

石青和青黛在用为眉色时,随浓淡深浅的不同,可现出蓝、苍、青、翠、碧、绿等丰富的色调变化。

二、烟墨的制造在魏晋时代已经开始

当时是用漆烟和松煤作为原料,做成的墨称为“墨丸”,用来写字等。这种制墨技术在唐以后有了大的发展,到宋代已臻完备。用烟墨画眉大约源于唐代。徐凝《宫中曲》有句:

“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清异录》记得更明白:

“自昭哀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煤变相。”

善墨,就是上好的墨,火煨,为的是烧去墨中的胶质,使之松脆易画。当然,画眉所用的墨在制作上是很讲究的。明《永乐大典》引《事林广记》关于“画眉集香丸”(一种画眉墨的美称)的制法,说是用:

“真麻油灯盏,多着灯芯,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用脑縻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匀,其黑可逾漆。”

用这种方法制墨是很费工时的,但墨质细腻纯净,馨香宜人,无疑深受女性的喜爱。

三、在黛和烟墨以外,人们也用柳枝、杉木等烧炭,或直接画眉,或研末以饰。

民国时,北方女性有用火柴梗燃取烟煤或直接描眉的风习,还有的则从药铺买一种叫作“猴姜”的中药,作为饰眉材料。

古人黛眉,是先去除自身原有的眉毛后再行画出的。对此,汉《释名》说得很清楚:

“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画代其处也。”

由于饰眉材料有块状、粉状的区别,软硬松脆的程度也因质材而异,故有的如画眉石、画眉墨、螺子黛等块状物可拿来直接描画,有的如青黛、石青、烟煤之类的粉状料,就要借助工具才能染饰。民国时,北方女性的画眉方式中有以画眉笔或小毛刷蘸取烟煤画眉的。当然,利用工具画眉并非始于民国。宋人《清异录》早就说到:

“篦,诚琐物也,然丈夫整鬓妇人作眉舍此无以代之,余名之日鬓师眉匠”。

明王彦泓诗曰:

“瑶钗巧赛三年叶,黛笔重翻十样眉。”

显然,在那个时代,篦和笔已被用作饰眉工具了。

黛眉之风,源自先秦,两汉渐炽,魏晋亦盛,至唐而大盛。

其间,封建君主中倡导修眉者不乏其人。据载:

“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汉武帝令宫人描八字眉”。

而魏武帝曹操则:

“令宫人扫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谓之仙蛾妆,齐梁间多效之”。

且看,雄才大略如斯辈者尚好此道。荒淫绮靡如梁武帝隋炀帝等自不消说。不过,帝王中最热衷于黛眉的当首推唐明皇李隆基,据说这位风流天子有“眉癖”,在安史乱起,逃难蜀中时,还有逸兴令画工画“十眉图”,以为修眉范式,所绘者有“鸳鸯眉”、“小山眉”、“分梢眉”及“倒晕眉”等。这些眉式在五代还是风行不衰。

浏览古籍,我们很可以见到一些与修眉有关的趣事轶闻。《汉书·张敞传》有“张敞画眉”故事:

“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西汉人张敞曾官京兆尹(即京都长安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他为人直言敢谏,不怕开罪权势,为官多有政绩。但同时又是个很有温情的丈夫,喜欢亲手为妻子画眉。故世传为美谈。以喻夫妻恩爱。

汉代修眉风盛,才子佳人不免影响。人们熟知司马相如以“三赋”名传海内,而琴挑文君,双双夜奔,当垆卖酒更是韵闻天下。这位司马氏是懂得眉黛之美的,所以能写出:

“靓妆刻饰,便嬛绰约……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这样的名句来。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我国女性创制了纷繁多样的属式,并赋予种种形象生动的名称。就眉的画法而言,大体有长短、粗细、曲直、浓淡以及眉头、眉梢等变化。

先秦至汉的眉式

从考古资料看。先秦时期的眉式,虽宽窄、曲直略有不同,但一般是长眉,这一点有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漆绘木俑和长沙楚墓帛画印证。可以设想,《诗经》、《楚辞》所言“蛾眉”,当为蚕蛾触须般纤长柔曲。

汉代风行的眉式,主要也是长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女性皆为长眉。汉武帝时的“八字眉”,眉头上抬,眉梢下压,状若“八”字,其实也是一种长眉,湖北云梦大坟头西汉墓出土的木俑便作此式。

远山眉,据说与卓文君有关,也有说出自汉成帝宠姬赵飞燕之妹赵合德,《飞燕外传》云:

“合德新沐,膏九曲沉香水,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

尽管起源说法不一,但其样式还是长眉,只是眉色浅淡,如远山连娟清秀而已,宋邓肃词谓:“浅画蛾眉新样远山长。”魏晋时期,眉式大体承汉制。《中华古今注》:

“魏宫人好画长眉。”

魏武帝时创制的“仙蛾妆”,眉头相连,“一画连心细长”。这种样式直至齐梁间风行不衰。与此同时,阔眉也受到欢迎,梁简文帝诗:

“散黛随眉广,胭脂逐脸生”,

即可为证。

唐朝的眉形新样繁多

唐代政治、思想开放,经济和文化繁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很活跃。女性眉式变化也大,新样迭出。从唐人画作和考古资料看,当时流行的样式先后计有十五六种甚或更多。唐人爱浓妆,画眉多尚阔。初唐眉式浓阔且长,在画法上,龙尾云根、狭叶宽帚,变化多端,有的尖头阔尾,有的两头细锐;有的弓背柔顺,有的眉腰反曲,或眉头相聚,或眉尾分梢,异彩各呈。

一、盛唐时期,长眉仍为时尚

唐玄宗曾赞: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这位风流天予既好“长眉”,于是宫人便都: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风靡一时。显然,这时的长眉较之初唐已变得纤细灵秀。这类细长眉型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柳叶眉和却月眉。

所谓“柳叶眉”,亦名“柳眉”其眉头尖细,眉腰宽厚,眉梢细长状如柳叶,以秀丽见长。故千百年来备受许多女性的喜爱。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张祜《爱妾换马》:

“休怜柳叶眉双翠。”

“却月眉”也叫月棱眉”,它较柳叶眉略宽,形状弯曲如新月。李贺诗云:

“长眉对月斗弯环。”

这种眉的画法是两头尖锐,国弧似虹,且黛色较浓。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有不少供养人都画有这种眉式。“却月眉”的画法风行于唐,因其妩媚秀美流传后世,明人赵瑷妻李氏就写有“春红欲瘦临妆镜,试写纤纤却月眉”的诗句。

二、约盛唐末期,女性中开始流行短阔眉,

这种情况在唐人《簪花仕女图》中反映得非常清楚,图中六位女性,长袖飘逸,丰腴多姿,所画皆为短阔眉型。在这类眉式中有一种很富特色的“桂叶眉”,其形丰厚,黛色宜人,如新生初展之桂叶也有人描绘其状如飞蛾,故亦称为“飞蛾眉”、“蛾眉”、“蛾翅眉”等。李长吉诗曰:

“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写的就是这种眉式。

自唐以后的眉形变化不大

宋代女性眉式,大至承唐、五代余风,并渐趋清秀。苏东坡诗中写道:

“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此处所言“横烟”、“却月”、“倒晕”三种眉式皆出自唐代。“倒晕眉”是一种画成宽阔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深及浅,逐渐向外晕染,直至黛色消失。这种眉式在旧藏于南熏殿的《历代帝后像》的宋代帝后、侍女图像中反映得很明显。

又如远山眉,自汉创制,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至宋依然流行,晏几道《六么令》: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就可以证明。

元代,蒙古族其装束异于汉族女性,一般画有细长平直“一”字眉。

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画眉形大多纤细弯曲,较少长短深浅的变化,不免单调。然这类眉式能够突出女性柔美妩媚的特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就画着“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生就“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因而迷倒贾宝玉以及后来之人吗?

雍正时期妃嫔化眉毛远山黛什么意思

意思是眉若远山。

最早形容于卓文君的眉。最早源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远山眉”,也有诗句"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眸宛若星辰”,形容女子漂亮非凡。远山眉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清秀开朗。

亲你是看了甄嬛传吗,里面是说用了一种叫螺子黛的画眉材料。

为什么甄嬛送芳若姑姑一斛螺子黛就轻松解了困局?

甄嬛送芳若姑姑螺子黛的剧情,主要发生在甄嬛、沈眉庄入宫第二年的夏天,当时,正得宠的华妃授意曹贵人等人对甄嬛他们出手,一则使得甄嬛在跳惊鸿舞上进退两难,二则让沈眉庄因为假孕事情失去恩宠,甄嬛看着自己的好姐妹沈眉庄因此消沉,所以,想到了通过芳若姑姑挽回局面,这才送给了芳若姑姑一斛螺子黛,化解了困局。那么,为什么甄嬛送一斛螺子黛就可以让困局得以化解呢?听我慢慢道来。

送螺子黛这种进贡的贵重物品,有交好之意,能够让芳若姑姑用心帮忙

芳若姑姑,久在宫里,金银财物什么的入不了她的法眼。然而,螺子黛却有所不同,这在当时是进贡的贵重物品,价值不凡。甄嬛以此物送给芳若姑姑,想必能够讨得了芳若姑姑的欢心。确实,芳若姑姑在收到螺子黛之后,答应帮助甄嬛想办法获得雍正的注意。当然,甄嬛也可能不知道纯元皇后与芳若姑姑的这一段往事,只是误打误撞罢了。

当然,对于当时的甄嬛来说,之所以选择芳若姑姑,想请她帮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的甄嬛入宫不久,没有根基,除了自己宫里的人之外,其他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并不多,就连请芳若姑姑帮忙,都还是槿汐的注意,不过,好在芳若姑姑与已故的纯元皇后还有一层关系,这才让甄嬛的“病急乱投医”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不仅使得自己的困局得以解脱,而且也让沈眉庄的困局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送芳若姑姑螺子黛,同样有提醒之意,让芳若姑姑通过化远山黛的方式引导雍正去见甄嬛

甄嬛为什么选择螺子黛送给芳若姑姑呢?还有一层关键信息,当年,芳若姑姑曾经用螺子黛给纯元皇后化过远山黛,这一点很重要。这一次甄嬛送出此物,也是一种提醒,果不其然,芳若姑姑了解了此层涵义,特地化了远山黛给雍正看,结果,雍正触景生情,想起了纯元皇后的“替身”甄嬛,这才有了去找甄嬛的想法。

所以,虽然只是甄嬛将螺子黛送给了芳若姑姑,但是,其中却因为很多的曲折与巧合,才使得芳若姑姑的助力得到了良好体现,也才使得甄嬛的谋划得以成功,让雍正重新宠幸了自己,解开了当时华妃布下的重重困局。

总而言之,甄嬛正是拿捏住了芳若姑姑的喜好,了解了雍正想要的东西,这才一出手借助芳若姑姑的“远山黛”吸引了雍正,从而让雍正当晚便去了甄嬛居住的地方,使得当时因为华妃设局而形成的困局得以化解。从这一角度来看,甄嬛的聪明,胜在有大局观,懂得审时度势,巧妙化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