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军衔究竟是什么级别?中尉军衔的职责权限有哪些?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中尉军衔究竟是什么级别?中尉军衔的职责权限有哪些?和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军队文职立功会有什么奖励
一、文职人员奖励的项目及效用
文职人员奖励的项目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荣誉称号,并可以给予表彰。
文职人员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可以增加两级薪级工资,提前一年晋升一级岗位等级;获得二等功或者三次三等功奖励的,可以增加一级薪级工资;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合同期满后可以优先续聘。
二、文职人员奖励的实施程序和办法
奖励必须根据个人和单位执行任务的客观条件、事迹、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全面衡量,按照条令规定的奖励项目、条件和程序,及时、正确实施。奖励的具体实施程序和办法是:
1.群众或者领导提名,并在适当范围以会议形式进行群众评议,提出受奖人员和单位以及奖励项目的建议;
2.党委(支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受奖对象和奖励项目;超过本级奖励权限的,报上级党委审定;
3.在党委研究决定三等功以上奖励之前,本级政治机关对奖励事迹进行核实;
4.根据党委(支部)决定,由批准单位的正职首长实施奖励。
在特殊情况下,首长可以直接决定对部属实施奖励,但事后应当向党委(支部)报告,并对此负责。
军衔遇到警衔,谁会听谁的
一军衔和警衔对比
我们都知道军衔有四个等级,分别是将官、校官、尉官和士官。那警衔都有哪些呢?同军衔一样,警衔也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在世界各国中,警察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大陆系和海洋系。大陆系警衔一般与军衔等级一样,采用了将官、校官、尉官、士官等标准,苏联、越南等国家的警察,使用了这样的警衔。海洋系警衔则是以警监、警督、警司等为主,与军衔模式完全不同,强调军警之间的区别,美国、英国等国家属于代表。我们国家采用的也是海洋系警衔模式。
现行的人民警察警衔设下列五等十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总警监、警监、警督、警司和警员,最高为总警监,最低为二级警员。
如果要将军衔和警衔做对比的话,那差不多是下面这样的:
第一等级,总警监和副总警监。一般是公安部部长和副部长,对应军队系统的军区司令(上将、中将)和副司令(中将、少将);
第二等级,警监。警监以上都属于人民警察的高级警官,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和二级警监一般是厅级干部,比如省公安厅厅长、副厅长,对应师长(少将、大校)和副师长(大校、上校)。三级警监一般是处级干部,比如市公安局局长,对应团长(上校、中校)。
第三等级,警督。同样警督也分为三级,一级警督一般是副处级,比如市公安局副局长,对应副团长(中校、少校);二级、三级警督则是正、副科级,比如县公安局的正、副局长,分别对应营长(中校、少校)和副营长(少校、上尉)。
第四等级,警司。一级警司副科级,二级、三级则是正股、副股级,以此类推,分别对应连长(上尉、中尉)和副连长(中尉、少尉)。
第五等级就是警员了,这是警衔系统里面最低的,差不多对应的是军队的排级(少尉)。
二警衔遇到军衔,听谁的?警察和军人在一起执行任务,大致有三种情形,第一,警察参与到战争中,与军人一起作战;第二种,在应对突发恐怖袭击等事件时,警察请求军队援助;第三种,发生重大灾害时,军人和警察一起执行救援任务。下面我们对号入座,来具体分析一下各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警察参与到战争中。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如果加入到战争中,那肯定是国家遭到了重大的打击,国防力量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全面撤退。在东北军全军撤退之时,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率2000多名警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坚持了三天的战斗才撤出沈阳城。日本人炮击北大营后二十分钟,黄显声便带领警察总队阻击敌人,同时命令下属警察分局、警署消耗敌人的兵力。最终因敌人增兵,敌众我寡,被迫向锦州方向撤离。沈阳的警察被称为“九一八”事变中抵抗最坚决的抗日力量。撤离沈阳后,黄显声便建立起东北义勇军,同时把警队扩充为三个骑警大队。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税警总团参战,被日军打残,几乎团灭。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时任宪兵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兼警察厅厅长、南京市市长的萧山令,指挥宪兵、警察背水一战,在战败之后,萧山令也举枪殉国。而南京警察厅“六千员警,亦为参加战斗之一部,十之六七尽成国殇”。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可见,在国家危亡之际,作为国家力量的一部分,警察也同样有守土御敌之责。建国后,周总理就说过:“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军人和警察不存在谁听谁的问题,都是服从各自的指挥系统。
(税警总团)
第二种情况,警察请求军队援助。比如在应对恐怖袭击事件,或者追捕犯罪武装集团时,公安民警首先会向武警请求支援,如果武警解决不了,最后就会请求军队支援。
在各个系统内部,都有自己的规定。先看看公安内部指挥权规定,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十三条,不同建制的公安民警在共同执行任务时,应当服从上级指定的负责人的领导和指挥。如果发生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乱、骚乱以及追捕逃犯等紧急情况,在建制不明时,由行政职务高的公安民警负责指挥;一时难以区别行政职务高低时,由行政警衔高的公安民警负责指挥……
警衔就是仿照军衔制定的,军队的规则也类似。
那么军警相遇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军对、地方联合行动都有统一的作战指挥室和清晰的联动方案,遇到什么情况怎么采取措施、向谁汇报都有规定。联合执勤时一般要求军人配合民警行动,必要时服从现场指挥,这是因为执法权限的问题,军人在地方上没有执法权。这些都是事先制定经上级批准并公布的,不存在临场再分配指挥权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发生重大灾害时,军人和警察一起执行救援任务。比如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军人和警察同时进行救援,事先也肯定会成立联合作战指挥室,协调指挥。具体到现场的话,那就是谁先到,谁最了解情况,就听谁的建议,也不存在必须谁听谁的问题。
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中郎将是个“非驴非马”的称谓,它名称中的三个字各有含义,“中”代表其性质是皇宫内院的服务人员;“郎”代表它的文官属性,即郎官、侍从官;“将”代表它的武官特性,即有统兵的将领。
如此怪异的称谓,暗含了中郎将的特殊地位。
中郎将的性质——中官古代上层权力机构分为两大部分,即以三公或宰相班子成员为代表的外朝(简称“朝”),以及以皇帝为代表的内廷(简称“廷”),两者合称“朝廷”。
我们把外朝称为“相权”,内廷称为“皇权”,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相权与皇权的角逐史。这么一看明显是皇权落了下风,因为他是“孤家寡人”。
其实不然,皇帝为了夯实自己的权力基础,当然要“拉帮结派”组建独立于外朝的机构,这些机构的成员可以统称为“中官”。
“中官”后来被定义为“宦官”,其实它最早的意思是“有出入皇宫自由的服务人员”,它既包括宦官,也包括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等。(很多人认为皇宫里的男人除了皇帝都是宦官,这是误解。)
这些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可以有宦官出任,但大多数是读书人,一般由士族子弟、勋旧贵族子弟、鸿学大儒等构成。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既包括日常服务、保安、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谋、行政助理等等。
中郎将就是承担保安工作的中官,那么它与另一个负责保安工作的机构卫尉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品阶处于什么地位呢?
汉唐时期中央军分为南北两军,以西汉为例,北军负责长安城的安保,归中尉(执金吾)统辖,南军负责宫城的安保,归卫尉统辖。比如在《汉武大帝》中,李广、程不识都曾经担任过卫尉。
不过,皇宫的安保极其严密,不会让卫尉独家承保,必须要有另一个单位相互监督和牵制。于是就有了如下规定:卫尉只负责皇宫的外围,而宫殿内的安保工作则由羽林卫负责,二者互不统属。
中郎将就是统帅羽林卫的将领,根据岗位不同,又分为虎贲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等。
中郎将的上级单位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光禄勋),如此一看,它与九卿之一的卫尉,在官阶上差距很大。但事实上中郎将的地位非常高,它的俸禄居然达到了“比二千石”,略低于“真二千石”的卫尉。(比二千石年奉1200石,合7.2万斤粮食,真二千石年奉1800石,和10.8万斤粮食。)
中郎将的文职属性——郎官卫尉和中尉分别是统帅南北军的武官,中郎将的上级单位却是郎中令,一个专职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是标准的文管系统。
郎中令下属的工作人员分为大夫、郎、谒者三大类,中郎将就属于“郎”这一类,除了中郎将外,还有期门郎、黄门郎、秘书郎、执戟郎、校书郎等等,非常庞杂。
且不细究郎们的工作内容差别,他们有一个共性,即只接受内廷的垂直领导,外朝无权干涉,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太尉(大司马)是不能管理和征调中郎将的。
中郎将的武官属性——将领保安部队虽然不属于军队,但它事实上又具备军队的特性,就像武警之于解放军一样。中郎将下属的羽林卫以及驻扎在京师附近的胡骑校尉等,其管理模式与南北军完全相同。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护卫皇帝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凭文官们的粉嫩小拳拳肯定不行,必须要靠兵哥哥们的枪把子。
另外,军队接受外朝领导,难免会与外朝产生各种利益交换,皇帝并不放心,而郎中令始终由皇帝直控,官职又不算高,与外朝几乎没什么交叉,干净,用起来也就放心多了。
不过,中郎将也会受皇帝的指派承担“外勤”征伐任务,那么从武官特性上讲,中郎将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中郎将的地位肯定远不如大将军,也不及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但位在杂号将军之上。
中郎将职位的演变当然,以上所说只是泛泛而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中郎将自秦朝设立开始,它仅是个保安机构,地位并不高,至西汉以后其地位越来越高,触角也从内廷伸向外朝,统兵出征几乎是他们的常规任务之一。
造成这个变化的幕后推动力就是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作为国家武装,起先军队的主导力量在外朝,后来随着皇权的成熟,皇家保安部队不断扩容,形成了独立于外朝的禁军(羽林、御林军)系统。比如唐朝,外朝掌管的南军,其地位远不如皇帝直控的北军禁军。到唐末之后,禁军成了中央军的唯一代名词。
水涨船高,作为禁军系统将领的中郎将,其地位必然逐步提升。我们发现一个中郎将“爆发期”——东汉末年,那时候奉命出征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中郎将,比如卢植、皇甫嵩等。
三国时期中郎将井喷式出现历史上最大牌的中郎将非曹丕莫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称为汉献帝的“贴身保安司令”。(有人总说汉献帝为啥不杀了曹操,汉献帝说“你行你来试试”?)
由于“中郎将”有皇家的金光笼罩,所以东汉末年各大军阀都喜欢给自己加个“中郎将”的名头,以显示自己是皇帝的亲信。
再后来,中郎将的名号被军头用于加封给部下。那么,他们为何不直接用名号将军呢?中郎将在有光环,其地位毕竟不如名号将军啊。
因为名号将军是朝廷的名器,不能乱用,孔子说“唯名器不可假人”,谁盗用名号将军就等于公然背叛朝廷,这个风险军阀们一般不敢触碰,而中郎将正合适。
这就是三国时期会有那么多中郎将的原因。
三国时期,除了曹丕外,诸葛亮和周瑜也都担任过中郎将。当然,彼时的中郎将已经不局限于实职,而是变成了荣誉职务。
美国五星上将到底有哪些权利
喜欢军事的朋友都知道美军的军衔自成一个体系,他们的将军分为五级也就是准将,少将,中将,上将,五星上将。
在这五级将军之中,历史上的五星上将们是最为璀璨夺目的。每一名五星上将的获得者都是战功彪炳,为人类的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的。
其实,五星上将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二战时期美军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美军最高级别的军人是上将。
这些上将们不可避免的需要与盟军其他国家的主要军事将领会面,而作为主要盟友的英国与苏联最高军衔都是元帅,却比上将要高一级。
为了避免美军将领在军衔上低人一头,气势上输给别人,于是美国人开始了小算盘,也打算新增元帅军衔。
可是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元帅的英语发音和美国马歇尔上将的姓氏的发音一模一样,马歇尔元帅在英语里就成了马歇尔马歇尔。
可想而知,这对于必定将要晋升军衔的马歇尔而言很不尊重。于是美国人采取了迂回策略,五星上将便应运而生。
可以这样说五星上将,是美军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量身定制的军衔,但五星上将提名的条件非常严苛,该军衔只允许在战争时期提名授予,被提名的军人必须曾是盟军的战区指挥官。
由此可见,除了在影视作品里,现代美军几乎不可能再涌现出一名肩章上画有五颗金星的将军了。
其实五星上将相当于一种最高荣誉,是对一个军人的肯定,这个我们可以从斯普鲁恩斯上将的五星上将军衔是在老将军故去三十多年后才追授给予这名打赢中途岛之战的海军将领这一点就能够看出。
撇去追授的几位不算,那么那些年富力强的五星上将是不是就在美军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呢?比如烟斗将军麦克阿瑟,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
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和我们的想像的不同,最高的军衔并不等于最高的权力。
在所有制度成熟的国家中,军衔和军职是分开的两个体系,五星上将属于军衔系列,并不是职务,就好比前面说的麦克阿瑟将军被授予五星上将前,他的职务是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授衔以后,他仍然担任该职务,手中的兵权并没有随着军衔的晋升而多一兵一卒。
他的影响力也就止步于西南太平洋战区这一亩三分地,尽管作为美军的最高军衔获得者,他仍然无法调动超过国会授权的哪怕一名士兵,所以美国的五星上将们在军界是万众敬仰的对象,是战争之神,但他们绝不能只手遮天,绝不能为所欲为。
那么五星上将有没有所谓的特权呢?五星上将的特权,就是终身不退役,这也意味着这些五星上将们所享受的各项待遇,将一直相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
这些礼遇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是对国家英雄的尊敬,是对历史的缅怀。
最后将十位对人类反法西斯斗争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军人名罗列出来,让各位读者与我国的反法西斯斗士们共同缅怀。
1.乔治-马歇尔(陆军五星上将)
2.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
3.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陆军五星上将)
4.奥马尔-布莱德雷(陆军五星上将)
5.威廉-莱西(海军五星上将)
6.欧内斯特-金(海军五星上将)
7.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
8.小威廉-哈尔西(海军五星上将)
9.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五星上将)
10.亨利-阿诺德(空军五星上将)
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二战时,日本的军衔大致分为“将、佐、尉。又把“将、佐、尉”各分大、中、少,这样以来一共有九等。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共九等。
当时日本大佐的职务相当于团长,少将相当于旅团长。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佐比少将低一级,但是实际权利大佐却比少将大。
日军大佐可担任的职务有: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由于大佐在师团长(中将)身边工作,实际权力比少将旅团长还要大。这也是为什么在二战中,一些日本将领宁可当大做佐也不愿意做少将的原因。毕竟在中将身边工作,上升的通道和机会要比少将多得多。
综上所述,日本大佐的职务并不高也就是相当于团长一级,但是他在中将(师长)身边当参谋,狐假虎威借师长的名义可以指挥旅团长(少将),因此大佐的权利比实际职务要大得多。
文/秉烛读春秋
关于中尉军衔究竟是什么级别?中尉军衔的职责权限有哪些?和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