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是什么意思?介绍朱门酒肉臭的含义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其实朱门酒肉臭是什么意思?介绍朱门酒肉臭的含义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别人说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该怎么回,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朱门酒肉臭是什么意思?介绍朱门酒肉臭的含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朱门为什么是豪门贵族的代称
中华自古崇尚“红色”(即朱色),但只有权贵才有资格有条件把大门漆成“朱”色。
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条件(钱财)和资格(身份地位)的。
1、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
2、红色寓意:尊贵、幸福、吉祥、喜庆、安康、热烈等等。
3、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身朱门什么意思
古代王公贵的住宅大门一般漆成红色,红色为正色,表示尊贵的意思。朱门一般泛指豪门,或者富贵人家。出身朱门就是出身于豪门或者富贵人家,说明此人身世显赫,是豪富人家之人。古代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弘”。之中的朱门都是这个意思。
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
对于诗有含意中的想象理解,往往有各人的意图不同而不同,必须彻底了解当时的形式和诗人的处境,猜测诗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来理解和判断性解释的。特别是典故堆砌的朦胧诗章。对与错,只有穿越时空。去向作者本人才知道的,那也大可不必!也不是他是教授说出来就百分之百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一般平白句子,心知肚明,也不必横生推断,多生事端。之所所列出的句子也是一样的。无谓的争论对于个迷承和写作没有什么好处的。
别人说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该怎么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诗人杜甫说的,出自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思是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朱门:红漆大门,指富贵人家。臭:这里指酒肉飘出的香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是杜甫以偏概全,反应太偏激
在很多人眼里,李白就是高富帅,四处游山玩水撒钱喝酒。而杜甫跟他完全相反,整天忧国忧民,愤世嫉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杜甫早年也是个高富帅,杜甫毕竟是宰相杜审言的孙子,他家能没钱吗?所以说杜甫少年时期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才有了比较优越的教育条件。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之类的补习班不知道上了多少,终于把杜甫打造成了一个饱读诗书的高富帅。
由于很有钱,还有才华,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睐。两个人和高适一起四处游玩,互相写诗,游玩的费用估摸着都算杜甫的了。
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经经历过上层人士的那种生活,他再看到底层人的苦楚时,才会有更加深沉的思考。
所以我认为杜甫的忧国忧民,绝对没有以偏概全的现象,反倒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对社会的一种冷静思考。杜甫历经人生百态,对生活更有发言权。
第一,少年时期,杜甫是个意气风发的高富帅。杜甫是凭实力把自己从高富帅,变成了矮矬穷。他年少时期家里很有钱,曾经多次带着钞票游山玩水。任何时候兜里有钱,大多数事情都好办。
所以杜甫这时期也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类似李白、高适这类人,跟杜甫这样的高富帅,其实还是很投缘的。因为李白不喜欢攒钱,吃穿用度都靠朋友捧场,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杜甫这种有钱有才且识货的朋友。
杜甫曾经写诗给李白: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白感念杜甫慷慨邀请他免费旅游,包吃包住,所以也给杜甫写了一首诗: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诗词里就看得出,这个时候的杜甫,没有生活上的负担,是个正儿八经的高富帅,对人生充满了憧憬。
第二,青年时期,杜甫是个为生活奔波的老黄牛。可是人到中年以后,杜甫家里的钱似乎也花得差不多了,因此杜甫开始需要为生活而烦恼了。他跑到长安考科举、找工作,一连10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很显然这个时候杜甫的老本都被他吃光了,那小日子别提多辛苦了。但是杜甫这个时候还是很好面子的,一直不肯做小官,他的理想似乎跟李白一样,都想做大官,最好是宰相。
可惜现实总喜欢打人的脸,杜甫在穷困潦倒之际,为了养活家里的老婆孩子,至少跑去做了个河西尉,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意思很简单,就是瞧不上河西尉这种小官,毕竟奔波了十多年,咋能混这么惨呢?其实杜甫没必要自卑,李白那么大才华那么大名气,不也只是个御用诗人嘛!
此后朝廷似乎看到了杜甫不太高兴,于是就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小官,这份工作主要就是管理兵器库的钥匙。
好歹有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杜甫松了口气,打算回家看看,结果一到家就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居然被活活饿死了!杜甫陷入了沉思,脸面值几个钱?能有小儿子的命重要吗?
自己辛苦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再看看那些土豪官绅们,他们不需要怎么努力,只需要学会害人,就能够整天大鱼大肉。
因此杜甫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觉得这种感受,是以偏概全吗?我认为这是杜甫所见所悟后的感受。不光是他们家如此,像他这样的人在那个时期比比皆是。
第三,中年时期,杜甫成了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人到中年,杜甫依旧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长安被攻克,很多大官都被叛军给抓了。杜甫运气好,这种仓库管理员,即使有编制,也没人会找你麻烦。因此杜甫躲过一劫。
这个时期的经历,让杜甫认识到了人生的真相。百姓受难,皆因为叛乱四起。因此杜甫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平叛做点事情!所以杜甫写下了这么一段诗,表达内心的激动: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此后杜甫便跑到了唐肃宗这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左拾遗。可惜事业上刚刚有点起色,杜甫便因为营救房琯的事情,遭到了唐肃宗的贬谪。
第四,老年时期,杜甫忧国忧民。这回杜甫对仕途算是比较失望了,在回乡探亲的过程中,杜甫看到了饿殍遍地的现象,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到了华州以后,杜甫发现华州和关中都遭遇了大旱,这对百姓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因此杜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怎能如此形象呢?此后的杜甫长期漂泊,期间担任了华州司功、严武的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可惜终不如意,杜甫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
没了工作,杜甫就跑草堂里过着贫穷的生活,那日子实行相当苦的。年纪大了,又不事生产,家里的孩子年纪还小,所以家里日子别提多难了。村里的小孩儿还经常来欺负他这个老头子。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这样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啥意思?他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所想的却不仅仅是自己的苦,而是天下寒士们的苦。他希望大家都能够住得上好房子,能够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你说这是以偏概全吗?这是无病呻吟吗?当然不是,杜甫是用一生的体会在写诗,他的每一首诗其实都是那个时期的历史。
结局:漂泊一生,杜甫用生命在写诗。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真实写照,杜甫写的诗里绝大多数都是唐朝在那个战乱年代的真实情况。
正是因为杜甫以写实的方式来写诗,才会让他的诗更加值得后人尊敬。而且也能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只有了解了前人的苦楚,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参考资料:《旧唐书》、《杜甫全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