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面壁者的深刻含义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

面壁者的深刻含义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

今天给各位分享面壁者的深刻含义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搞艺术的人是孤独的吗为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六祖是慧能,那前面的几位是谁有何功绩
  2. 你知道那些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3. 谁能介绍下少林寺的历史
  4. 搞艺术的人是孤独的吗为什么
  5. 一直不明白《少林寺》中的“少林”有什么含义,由来是什么呢

六祖是慧能,那前面的几位是谁有何功绩

中国禅宗六祖介绍如下

初祖达摩

达摩(公元?--536年),全称初祖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二祖慧可

慧可(公元487-593年),一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今河南荥阳)人。他是天竺禅师菩提达摩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禅宗东土二祖。

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年青时业儒,饱读经史,后来皈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曾入京城与人交流学问。当时佛学界思想比较守旧,门户之见、派系之争相当严重。所以慧可虽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终因无所师承,而受到盘踞高位的僧中令望的非难和冷遇。卒于公元593年。

三祖僧璨

僧璨(公元510—606年),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唐玄宗谥为鉴智禅师。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

四祖道信

道信(公元580-651年),俗姓司马,生于永宁县,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

父司马申,公元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司马申为首任县令,第二年三月初三日己丑,司马道信出生。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后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元泰定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五祖弘忍

弘忍(公元601-674年),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俗家姓周。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六祖惠能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你知道那些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遵义会议前,在党内曾受到三次打击排挤,但在他身上初心与使命交织、追求与奋斗共存、战略与气魄共生,历经磨难,矢志不渝。

第一次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上山来传达中央文件,当时是口头传达,他指责毛泽东是“逃跑路线”、“烧杀太少”等,宣布开除毛泽东党籍,任命毛泽东为师长。实质上这次是误传,朱、毛会师后,朱德才澄清了原委,这个文件是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由瞿秋白主持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的决议——“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未“开除党籍”。

第二次是1929年6月,红四军在选举军委书记时,由于当时党内的分歧和斗争,加上刘安恭等人的挑唆,毛泽东落选了,大会选举陈毅为军委书记。陈毅感到事关重大,立即赴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周恩来问陈毅:你认为谁当军委书记合适?陈毅很坦然地说:当然是毛泽东,他比我更合适。后来,受临时中央的委托,陈毅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信中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陈毅返回部队后,及时进行了传达,解决了纠分,统一了思想。毛泽东又回到了军委书记的岗位上。

第三次是在中央苏区,1932年,受博古、王明的打击排挤,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指挥权,离开了中央领导层,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主席。党内展开反“罗明路线”,矛头直指毛泽东,毛泽东那段时间,除了吃饭,就是看书,用他的话说:连个鬼都不上门。

直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才又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层,任政治常委,有了红军指挥权。从此他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北上抗日,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谁能介绍下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市西北方位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九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中原地区十分盛行,正如杜牧诗文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佛教就已经十分昌盛。孝文帝礼佛,"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据记载在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京城内佛教寺院已经达到百余所。政策上的优待,吸引力大量外国僧人来中国传教。

印度高僧跋陀,也是外国传教者的一员,因为他精通佛法,深受孝文帝的敬仰,因而成为皇帝的座上宾。跋陀又称佛陀,即为"觉悟之人"。最初他是在印度本国进行修行,但由于各种缘故,并没有取得较大的顿悟,因此他游历各国之后来到中原。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拓跋也跟随皇帝来到洛阳。为了安顿远道而来的高僧跋拓,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兴建了寺院。由于拓跋喜欢幽静,长期居住在嵩山,因此选中少室山五乳峰下修建寺院。孝文帝为了表示敬仰之心,提供寺院日常费用,又因为该寺院居少室山阴、丛林之中,所以命名"少林寺"。

印度高僧跋陀在孝文帝的支持下,在少林寺中翻译佛教,广收弟子,传播佛教。时间不久,所收弟子数以百计,少林寺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到了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婆罗门摩诃迦叶(释迎牟尼弟子)的第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出发,经历三年的漫长行程,辗转多地进入中原地区,终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相传,菩提达摩在阴暗潮湿的岩洞中"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传授以《楞伽经》为依据的大乘禅法。达摩之徒慧可,"师事达摩,朝夕参乘"。慧可为了学习佛法的奥义,用利刃砍断自己的左臂,献于达摩,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慧可一心求法的诚意感动了达摩,取得了法嗣的地位。达摩和慧可为法忘躯、以启山林的精神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不可动摇的地位。以后,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僧徒日益增多,寺院逐渐扩大,少林寺声名日渐大振。

因此,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达摩也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

搞艺术的人是孤独的吗为什么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认为任何人都不会孤独,搞艺术的也不例外。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能自食其力,然后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特烦通过标新立异来彰显个人的艺术追求。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在经营世俗和追求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先活着,再追求活着价值,自得其乐,己乐进而同乐,说什么孤独呢?

一直不明白《少林寺》中的“少林”有什么含义,由来是什么呢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群山怀抱,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树木茂盛,环境优雅!因为少林寺处于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少林寺故此得名!

好了,关于面壁者的深刻含义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搞艺术的人是孤独的吗为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