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关于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
三缄其口意思是指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礼
[sānlǐ]
基本解释
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汉以后通称《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
指丧礼、葬礼、祭礼。
详细解释
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孔传:“三礼,天、地、人之礼。”《隋书·礼仪志序》:“唐虞之世,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
三缄其口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
出处
《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例句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
三缄其口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三缄其口”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属于中性词。“缄”是缄默、封闭的意思,“三缄其口”是指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这是人生的一种处事态度或者叫做原则,往往胆小怕事的人或者圆滑城府深的人都持这样的态度。
什么味什么口成语
你说的是带味字或口字的成语吧。
耐人寻味:意思是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出自《杜诗言志》。
三缄其口: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出自《太公金匮》。
缄言的意思
一、基本释义:缄:闭。指人闭口不说话。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二、英文翻译:Sealedwords
三、相关成语:缄口不言
四、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译文:所以导致天下的有学之士,只能俯着耳朵听着,踮着双脚站着,闭着嘴不说话。)
五、近义词语:三缄其口、缄口无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六、反义词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七、词语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扩展资料:
三缄其口的典故
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
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
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后悔自己的多言多事。
不要说没有什么损伤,那引起的祸患将要影响深长;不要说没有什么损害,那引起的祸患将要继续扩大;不要说上天听不到,天神正在观察着你呢。
火刚冒烟的时候,你不去扑灭它,到了火势很大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水还是细流的时候,不去堵塞它,那么最后就要扩大成为长江大河的;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有的就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将来就非用斧头不可啊。
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
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好胜的人一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级,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谦下一些;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头,所以退居后面。
温厚恭谨,戒慎仁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谦虚下人,人们永远超越不了它。
大家都拥向那里,只有我坚守此道;大家都到别的地方去,只有我不迁徙。把我的智慧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
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孔子读完了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年轻人要记住啊!这些说得很具体而又很中肯,说得合乎情理而又很有说服力。《诗经》中说:恐惧戒慎,好像下临无底深渊,生怕跌了下去一样;好像踩在薄薄的冰块上,生怕陷了进去一样。这样去要求自己,难道还怕嘴巴会招来祸害吗?”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