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5周年(75字建党知识)

抗战胜利75周年(75字建党知识)

今天给各位分享抗战胜利75周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75字建党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有多少人参军抗战
  2. 75字建党知识
  3. 忻口战役,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有多少人参军抗战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周恩来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抗战夫人’。

”……

梅兰芳的第二个妻子福芝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梅夫人并非“福太太”

1

梅兰芳27岁时,经姑母和启蒙老师吴菱仙介绍,与16岁的“崇雅社”坤班青衣福芝芳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很快结为伉俪。

福芝芳出生于满族旗人家庭,十分喜好京剧,与梅兰芳一样,都是师从吴菱仙,掌门戏为《王宝钏》和《生死恨》等。

婚后,福芝芳为了丈夫的“大业”,甘愿告别了自己的舞台生活,肩负梅门老宅的家务、事务和剧务重任。福芝芳持家有方,任劳任怨。因此,“梅太太”的芳名,在上海滩颇受人敬重。

福芝芳共生育九个子女,大多夭亡。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绍武)、老七葆玥和幺子葆玖。

梅家不同于一般大居小户,除了直系血统关系家属,还有梅兰芳常年供养的“承华社”班底,以及离乡背井的师兄弟,有几十口。这些人,不是年老体衰,便是病残缠身,甚至还有几个卧床不起,生活都难以料理的“老一辈”。

福芝芳闺房中,挂有一幅颜体楷书:“悬冰百丈耐寒梅”。

众所周知,梅兰芳的书法是非常出色的,可是此联却由福芝芳撰写。其用意正如她所说,梅兰芳为世人皆知,当好他的家,就一定要有时刻面对“悬冰百丈”的心理准备。

内柔外刚,风骨卓然

2

1941年12月,日寇以重兵包围香港。梅兰芳正在访问途中,不想被围困在于德道8号他的私人寓所里。

由于日特的严密监视,他与外界断绝了音讯。

福芝芳与丈夫远隔海天,坚守在上海马斯南路老家,咬着牙,拼力支撑着梅家的门户。

由于上海沦陷后,梅兰芳长期不唱戏,梅家的积蓄已所剩不多。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福芝芳只得不断变卖首饰、衣物、字画古董。

日寇为了征服梅兰芳,逼他就范于“天皇”脚下,一边派出伪国民政府秘书长兼外交部长储民谊,专程赴香港,胁迫他到南京参加所谓“中日建交”大典,并为日本天皇的侄子作专场“献演”。另一边,不断寄信、打电话给福芝芳,时而说梅兰芳撞车而死,时而称他心肌梗塞,猝然昏亡,时而又讲梅兰芳坠机遇难,甚至扬言他被抓进牢狱,变节自首后隐居东京,还讨了个如花似玉的日本小老婆……

这些谣传通过伪报纸、电台,向社会传播,以至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搞得大家惶惶不安。

福芝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为勉励一家几十口人渡过难关,却不露声色,常召集大家说:“知夫莫若妻。谁也没有我福芝芳更懂得梅兰芳。诸位别相信这些吓唬人的鬼话,梅先生肯定会尽快安全回来的!”

翌年端午节后不久,上海《文汇报》社驻香港记者冯力悄悄进了梅家,送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梅兰芳通过西欧媒体,发表了致妻子儿子的一封公开信。

冯力还带给福芝芳一幅梅兰芳的自画像。他在自己嘴唇上画了一撇胡须,背后还写了四句诗:“半生氍毹唱皮黄,更思归曲翻新腔。无奈日毒梅花荡,蓄须明志别芝芳。”

冯力走后,福芝芳重复念了最后一句“别芝芳”时,忍不住抽泣起来。当夜,她将激情化成一首“答夫”诗:“水淌大江几多愁,尝胆卧薪不低首。

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总是随君走。”

与夫生死一条心

3

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岗村宁次被迫改变了策略,决定由“便衣”监视,将梅兰芳遣送回上海。

福芝芳看见丈夫消瘦苍老、面容憔悴,没有在家人面前叹一口气,还笑着问子女,爸爸的胡须美不美?孩子说,太难看了。

福芝芳抬高了嗓音认真说:“你们应该知道,爸爸的胡子,亿万观众都喜爱。要剃,非要到抗战胜利后,他自己剃。”

梅兰芳咬嚼着这些话,望着离别几载的妻子,无限感叹道:“知性者常居,咱俩二十年的伙伴,没有白搭啊!”

日伪见淫威难以压倒梅兰芳,便又耍一计,通过官方渠道,冻结了他在香港英国银行的全部存款。

福芝芳四处奔波,通过交通银行董事长吴陶然的关系,开了一个透支账号,借款生活。

另外,为了从精神上安慰梅兰芳,福芝芳决定将葆玖、葆玥提前开蒙受业,成为正式梨园弟子。当两个孩子跪在梅兰芳的曾祖父巧玲公遗像前时,福芝芳请梅兰芳亲自传授了梅府的“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接着,个把月内连连出现公开报复的事端。交通银行因吴陶然接济梅家而被查封。大师兄二鹏外出理发,被日本宪兵无故打得头破血流。梅兰芳的爱徒毕谷云,遭到伪警察局的绑架。上海滩的地痞流氓,也不断来梅家寻衅闹事。

面对乌云压顶,福芝芳在堂屋正厅的中央壁墙上,换了一幅《窦娥向天图》中堂。

醒目的题款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聚沙靠毅力,集花须乐观。”福芝芳还将另一位京剧大师程砚秋从北京寄来的“勉诗”,写成了条幅:“罢舞息歌,务农励志,秋水长天,指心为誓。”以此来激励丈夫,及一家老少。

福芝芳对梅兰芳说:“我们要坚信一点:路不绝人!你的师兄弟程砚秋,能在北京学种菜养活自己,你梅兰芳就不能以何香凝女士为榜样,在上海卖画度日吗?”

这席语重心长的话,说得梅兰芳茅塞顿开。

两三个月工夫,梅兰芳就画出花卉、虫鸟、仕女等几十幅作品。福芝芳马上联系售卖,价格高低不论,上下尽可浮动,主要是为解燃眉之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

梅兰芳售画的消息,震动了大上海。戏剧界、新闻界、企业界的进步人士,为了声援梅兰芳蓄须明志、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们筹集资金,决定在福州路的都城饭店,举办“梅兰芳先生画展”。

福芝芳谢绝了媒体的采访,但托请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女士转告几家报社、电台的记者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威胁我,展览会还是不开为好。其实有了千万上海同胞作后盾,我和梅先生还畏惧什么?”

1945年4月4日,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梅兰芳夫妇兴高采烈,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参加“画展”的开幕式。

岂知他俩驱车到了福州路的都城饭店门口,却发现那里站了一大堆便衣警察。警察一早便接到储民谊的特别指示,对梅兰芳夫妇要显得十分热情,不能让他们有抵触情绪,因为汪精卫、周佛海等显赫人物,要率中外记者来参加剪彩。

梅兰芳夫妇进了展厅,毕力连忙关紧大门,好似捉鱼一样,死守住网口。

出人意料的是,挂在墙上的画幅,件件边角都用大头针别上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汪主任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岗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别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气得两眼冒火。福芝芳瞟了一眼桌上的裁纸刀,轻声说:“畹华,你难道要向汪精卫申诉,要向岗村宁次抗议?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里,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咬咬牙横横心,毁了这些画!毁画,便是毁灭日伪的阴谋诡计。

我们一定要在所不惜,造成轰动影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梅兰芳听了,拿起裁纸刀“哗哗哗”,大厅里的国画,全变成条条挂挂,撒满一地。储民谊进了大厅一看,惊得脊梁骨都透凉了。福芝芳将裁纸刀“当啷”一声扔在地上,拧起眉回敬道:“部长大人至今还不知道梅兰芳的脾气,他卖艺决不卖心!”说罢,梅兰芳夫妇扬长而去。

这天,伪《国民日报》抢出了头号新闻:《为示中日亲善,梅兰芳画展今日在沪开幕。汪主席偕同夫人专程前往剪彩,30余位中外记者云集采访》。不过,同一天的《新闻晚报》,又刊出一篇彻底否定的“快讯”:“梅兰芳愤然毁画,储部长瞠目结舌。一场画展,一场虚惊!”

画展没有开成,却轰动了整个上海滩,传遍了全中国。

事后,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都为此发表了严正讲话。声援梅兰芳的信件,像雪片飞来。著名戏剧大师田汉,还在几大报纸,同时发表了他的赞诗:“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

芳心总是伴忠魂

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了投降诏书。

福芝芳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感慨万千,当即替梅兰芳拍了几张留着胡须的照片,并即兴作诗曰:“息影舞台可是爱,为何悲喜难分开?苦尽甜来破涕笑,恩怨交织新未来。”

翌日,福芝芳向保姆张妈借了多年的积蓄,办了几桌酒席,来了个“全家欢”。

她一桌桌敬酒,激动地说:“中国人打败小鬼子,梅先生即将登台演戏了!”散席后,在一家老少要求下,这对休戚与共、同心同德的夫妇合了影。

然后,福芝芳端端庄庄递了一把剃刀,请梅兰芳自己刮净了胡须。不几天,上海观众便在兰心大剧场,看到了梅兰芳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公演的京剧《刺虎》。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部为梅兰芳举办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这位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还耿耿于怀抗战八年中的苦难历程,以及夫人的尽情鼓励和全力支撑。

周恩来听了颇受感动,当即赞誉福芝芳为“抗战夫人”,并为其题词:“长澄浪里天心湿,芳心总是伴忠魂。

1961年7月,梅兰芳因病去世。福芝芳悲痛成疾,加之为整理回忆录《梨园春秋》劳累过度,因此患上面部神经跳动症,经多方医治皆不愈。1980年1月29日,福芝芳终因脑血栓发作,抢救无效而告别人间,享年75岁。

75字建党知识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最后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七一·建党节”是怎么来的?

最早提出“七一”作为党的诞辰纪念日的,是毛泽东。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一周年”。

这是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把“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来纪念。

忻口战役,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在抗日战争初期发生了很多大规模的会战,比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尽管大多数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每一次会战都有他的历史作用,而忻口战役跟这些战役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沿长江一带的大型会战是国民党主力驻守的正面战场。

华北地区从来都不是中央军的地盘,中日全面抗战从华北爆发,然而在华北却没有大规模的战役,可见当时身处华北的军阀宋哲元、阎锡山等部随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

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华北进行的第一个大的战役,历时最长、歼敌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役。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局势也是最复杂的,驻守在华北的有中央军、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各路军阀、以及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可以说是中国军队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日军为了取得山西的丰富资源,决定攻占太原,控制山西,切断中国军队退往太行山区的通道,然后侧击河北平原,然后打通山西南北通道,将国民党华北部队主力围歼在黄河以北。

日本派遣了最精锐的第五师团以及铃木兵团从察哈尔进入绥远开始向南推进,忻口地区位于山西忻县北,是雁北通往太原的咽喉要地,想要保卫太原,则必须保证忻口地区的安全,为此,阎锡山决定组织忻口会战,防止日军南下,将在山西境内的主力开赴忻口。

忻口会战是十分惨烈的,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亦给日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尽管忻口战线中国守军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但是娘子关一线准备不足,在石家庄丢失后,日军从娘子关一线突破山西防线,忻口地区的任务就是为了保卫太原,现在太原陷入危机,忻口战役的战略价值就得不到体现,最后只能被迫撤退。

然而,这并不能否定忻口战役的意义,虽然日军占领了太原,却迫使日军改变了突破山西然后反包抄河北,包围中国在黄河以北的守军,使得河北地区的军队不至于陷入背水作战的危机。

在忻口会战期间,也为后方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转移物资,疏散群众,减少了损失。

然而,忻口战役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一路亏被,忻口守军阻击日军23天,击毙精锐日军过万人,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军队战胜日军的信心。

1985年彭真委员长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大会上说:“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芦沟桥战斗和淞沪、忻口、台儿庄等战役中英勇作战,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打破了敌人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神话。”

通过这次战役更加证明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群绵羊,在艰难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必将战胜敌人,日本强盗必然被赶出中国。

忻口战役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成功狙击的战役,是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大型战斗,是我国统一抗日战线的真正形成提供了宝贵了经验。

关于抗战胜利75周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