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阳性(一密切接触者新冠检测出来核酸阴性,抗体阳性,就万事大吉了吗)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阳性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一密切接触者新冠检测出来核酸阴性,抗体阳性,就万事大吉了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 新冠Igm,igg双阳,但是核酸一直阴性,可以排除感染么
- 肺部CT正常,核酸检查却是阳性,怎么回事啊
- 病毒检测阳性与阴性是依靠什么决定的
- 核酸检测,把多个核酸检测样本放在一起,怎么区分谁是阴性阳性
- 一密切接触者新冠检测出来核酸阴性,抗体阳性,就万事大吉了吗
新冠Igm,igg双阳,但是核酸一直阴性,可以排除感染么
IgM阳性代表是急性感染,IgG阳性是代表既往感染,如果IgM和IgG双阳性,应该是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有可能核酸已经测不出来了。
肺部CT正常,核酸检查却是阳性,怎么回事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症状,也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有影像学表现,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所以,这也给我们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目前来说,病毒核酸阳性是诊断冠状病毒感染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和乏力,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痛等症状。感染后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等,我们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轻型:临床症状轻微,且影像学检查无肺炎表现。
2、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且影像学见肺炎表现。
3、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④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4、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除了上述感染类型以外,还有一类无症状感染者,这类感染者自身并没有任何不适,影像学检查也无明显异常,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却呈阳性,也是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题主所说肺部CT检查无异常,但核酸阳性的情况,考虑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感染者。这也告诉我们,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十分狡猾,感染人体后表现多样,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病毒检测阳性与阴性是依靠什么决定的
病毒检测阳性还是阴性主要检测有这几种
1、在体内的标本,比如痰液,分泌物,或者排泄物等标本中,通过找到病毒的核酸,检测到病毒核酸,意味这病毒感染,即阳性。
2、通过血液标准,检测到体内有诊断病毒而产生的抗体,有抗体说明,机体感染过,是不是最近感染,看抗体的IGM阳性,如果抗体IGM阳性提示最近感染。
3、通过检测的病毒核酸,在进一步对病毒核酸基因测序,更准确反映病毒分类。和原先病毒匹配,如果匹配准确,提示这个病毒感染。
当然任何检测方法都可能有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在50%左右,所以更多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2、血液抗体检测与患病时间有关,早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所以有时还要复查,可能逐渐会出现阳性。
3、标本采样非常重要,尤其才呼吸道深部痰液,更准确,痰标本比鼻咽部拭子检查更有意义。
4、血液抗体也可能存在假阳性问题,可能与其他病毒存在交叉免疫反应,所以还是基于临床表现,流行病史,胸部CT影像学特点去综合判断。
核酸检测,把多个核酸检测样本放在一起,怎么区分谁是阴性阳性
十个人一根管,只是十人一个条形码,这个条形码没有问题,那十人就是阴性的,如果这个条形码有阳性,那这十个人都是被怀疑的对象,他们十人会重新通知单人单管再重新搞,看看是谁的问题,我想只要确诊是有阳性了,不只只是这十人的事了,是这个时间段在一起搞核酸都是重点排查了,看是否还有谁被传染的。还有他们住在一起的家人也会重点排查的。
一密切接触者新冠检测出来核酸阴性,抗体阳性,就万事大吉了吗
答:一密且接触者新冠病毒检测抗体阳性,核酸检测是阴性,说明他也感染过新冠肺炎,机体产生了抗体,是具有新冠肺炎抗体者,应当再观察一段时间,据报道和有关的研究证实,感染新过新冠肺炎的人,产生了抗体,再次被感染的机遇不是很大,而且它身体有了保护性抗体。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比较诡秘,有很多至今未被认知解释的科学问题,有待科研研究界去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