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意字还是形声字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什么是形声字,什么是象声字,什么是会意字?
1.象形字: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字: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3.形声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偏部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4.会意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什么是形声字,什么是象声字,什么是会意字
形声字: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组合而成。
象声字:象声字也叫拟声词,它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连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
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扩展资料
形声字的意义:
1、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
2、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演变为纯标音的文字,但是由于形声造字法的发明和表声字的迅速增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形声字
百度百科-拟声词
百度百科-会意字
什么叫形声字?什么叫会意字?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
脩,从肉攸声;
赖,从贝刺声;
听,从听壬声。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3)
"射”字。在篆书演变为楷书时就走了样,“射”字右边的“矢”变成了“寸”,本来“射”会意一个人拿着一支弓矢,意思就是要把弓矢“射”出去(弓矢肯定不能像刀剑等武器一样近距离攻击目标)。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与联系什么是形声字,什么是会
一、形声字与会意字的联系
1、形声字与会意字都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
2、形声字是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1、组成不同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组合。
2、形成方式不同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会意字是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新汉字。
3、特点不同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会意字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会意字
百度百科-形声字
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与联系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
1、形声字
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表意,声旁表音。举例时押韵,便于记忆:
左形右声如:深、情、谊,
右形左声字如:领、飘、期
上形下声字如:霜、晨、雾,
下形上声字如:想、架、梨
内形外声字如:问、辩、闻,
外形内声字如:裹、园、闺。
在形声字里,意符就是形旁,它一般能指明字义的类别。
2、会意字
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shi)三声”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扩展资料:
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造字法
什么叫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这是六书其中最常用的四条。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