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侯祠唐碑内容介绍

武侯祠唐碑内容介绍

武侯祠唐碑内容介绍?

武侯祠唐碑内容介绍

武侯祠“三绝碑”,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又简称唐碑,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地面文物中保存至今年代最久远者,成都市唯一一通唐碑。“三绝碑”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裴度撰文,柳公绰书,鲁建镌刻。因裴、柳、鲁三人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此碑文章、书法、镌刻均精湛绝伦,故得此名。

“三绝碑”位于成都武侯祠大门与二门东侧碑亭中,由碑帽、碑身组成,无碑座,外有砖砌碑亭保护。碑刻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7厘米;碑帽为半圆形,下部同碑身同宽,两侧弧形边缘镌纹饰,以折枝花饰为主,其余镌云纹图案;碑身为长方形,碑面刻正楷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分序和铭两部分。正文文字虽皆清晰,但除题目及上、下款三行外,其余各行上部、下部曾有补镌。在碑的正面、碑面的空隙处以及碑的两侧还有历代题刻共十六则。

唐宪宗元和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裴度、杨嗣复等27位僚属到武侯祠拜谒,为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铭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武元衡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缅怀蜀汉遗德,以此激励后世。

在序文中,裴度驳斥了西晋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和北魏崔浩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责难,认为诸葛亮率领“节制之师”推行“化成之道”,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表达自己对诸葛亮才能德行的钦慕之情。铭文为四言骈文,共六十四句。裴度概述了诸葛亮的不朽功绩,又将其和前代名臣姜尚、伊尹、晏婴、萧何、张良等人相提并论,称赞诸葛亮兼有这些名相之长,最后以“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岭,入海际天,知公德音”作结语,言诸葛亮虽已故去,却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存于天地之间,记于蜀地百姓心中。

裴度写此碑文不仅赞颂诸葛亮,更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古证今、借古论今。裴度指出当时处于藩镇割据的唐朝,时局动荡,屡有叛乱发生,与昔日汉室情况相似,他期望唐朝当政者能效法诸葛亮,削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