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赏析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赏析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赏析

1、纳兰容若木兰花令赏析《木兰花令》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骊山语罢清宵半。

4、泪雨零铃终不怨。

5、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6、这首词是纳兰所有词作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尤其是这首词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向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深层原因了:如果所有的感情都像一开始那样浓烈纯洁该多好呢?“人生若只如初见”,表面上看,初次见面只是时间的一个点,而且是已经过去了的一个时间点,但实质上它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希望时间延续的强烈愿望,希望“初见”的那种感觉会一直延续到永远。

7、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遗憾,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永恒,一旦感情破灭,就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8、而且感情越深厚,遗憾就会越强烈。

9、纳兰性德的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强烈的遗憾,因此他一开始就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句词,前一句在天堂,后一句马上掉到了地狱,落差之大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10、“人生若只如初见”,强调的是感情的美好;“何事秋风悲画扇”,渲染的是感情破灭的悲恸。

11、在那些悲情而凄美的爱情诗句里,我们从此常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意象“团扇悲秋”、“团扇怨秋”、“纨扇题诗”、“汉姬纨扇”等等,用来表达女性在爱情中的失落:感情好的时候,女性就如“出入君怀袖”的“合欢扇”,与夫君如胶似漆,形影相随;可是一旦遭遇夫君的冷落,她的命运便如同秋天的扇子一般被“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了。

12、正因为秋风画扇代表的是一种情感落差,所以纳兰才会接下来发出这样痛心的感慨:“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3、”曾经山盟海誓,曾经形影不离,但说变就变的感情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4、”故人,在这里应该就是情人的意思了——你这位“故人”这么容易就变了心,却还说情人之间的心本来就是善变易变的。

1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6、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7、”词的上阕纯粹是感慨,下阕似乎是为了证明这种感慨不是空穴来风,纳兰还特意补充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证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18、“骊山语罢清宵半。

19、泪雨零铃终不怨。

20、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1、”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传说有一年的七夕,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立下山盟海誓,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2、可是山盟海誓言犹在耳,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逃跑途中在马嵬坡遭遇兵变,唐玄宗为了平息兵变,只能忍痛割爱将朝夕相伴的爱妃赐死,杨贵妃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3、“泪雨零铃终不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玄宗从避难的四川回长安的栈道上,听到雨中传来凄凉哀婉的铃声,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念,于是创作了乐曲《雨霖铃》来寄托悲伤的心情。

24、当年的山盟海誓又能怎样?唐明皇还不是成了“薄幸锦衣郎”?为求自保赐杨贵妃自缢,当日誓言终成虚幻。

25、堂堂一国之君,连一个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

26、这首词的抒情主旨就是抒发对故人变心的痛心疾首。

27、“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若”字,看上去只是提出一种假设,但既然“变心”的结局已经明了并且不可更改,那么对于过去的假设,就只能是一种无奈而绝望的情绪发泄了。

28、“人生若只如初见”,要是人生没有那么多令人痛心的变化,要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过去最美的那一刻,那该多好啊!这样看来,“人生若只如初见”好像是在强调初见的美好,其实只是发泄对美好不能永远留驻的痛心与愤怒!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词曲,描写了花前月下赏花时的情景。

29、这首词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乐府体裁也继承了唐诗的韵律和意境,使得词曲更加优美动人。

30、首先,这首词使用了非常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花鸟虫鱼等东西的细节描绘,将整个赏花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1、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翠阴红影里,重重叠叠深杳冥”等句子都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32、其次,这首词具有浓郁的爱情色彩。

33、作者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的言语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眷恋之情。

34、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子,更是成为了经典的爱情名言。

35、最后,这首词还有非常高雅的艺术气息。

36、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音乐性,也具有文学价值。

37、例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等句子都给人以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38、总之,《木兰花令》是一首极其优美、生动、浪漫的词曲佳作,被广泛地传诵和欣赏。

39、你好,《木兰花令》是清代著名诗人纳兰容若所作的一首词,被誉为“词中绝品”。

40、词中以女儿替父从军的故事为蓝本,表达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家国的忠诚。

41、词中描写了木兰花的美丽和灿烂,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42、在描写木兰花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繁霜尚血染,战鼓应龙鸣”,将木兰花与勇士并列,表现出作者对木兰花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43、另一方面,词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赞扬和尊重,通过木兰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女性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同样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作出重要的贡献。

44、词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语句,既表现了男子的英勇和豪迈,也反衬出女性的坚毅和果敢。

45、总之,《木兰花令》通过对木兰花和木兰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女性的赞美和尊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家国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46、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47、原因是这首词采用了婉约派的艺术手法,以细腻委婉的语言、较少的字数,表达了对悼念逝去父亲的痛苦之情和对天下大势的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8、作品的节奏感很强,听起来非常动听,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优秀词作。

49、除了以上原因,从文化背景延伸看,《木兰花令》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50、这首词还散发出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不仅被广泛流传,也成为了文艺作品中的经典表达手法。

51、1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

52、2这首诗描写了军队的出征,以及军营中的士兵们和他们的思乡之情。

53、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使整个诗歌具有浓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54、3此外,《木兰花令》也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文艺表演中,如京剧、昆曲等,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充分展示了这首诗歌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