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辛弃疾赏析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诉衷情辛弃疾赏析?鉴赏远离故乡的游子,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2、而作为被强留仁金的吴激来说,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
3、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对这种归心似箭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思乡的浓烈情意。
4、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
5、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
6、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
8、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
9、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残月照吟鞭”,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
10、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
11、一个“寒”和“照”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12、“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13、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泻染气氛。
14、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
15、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16、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
17、这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18、词的下片,“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
19、作者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水乡之美景,诱发了他对谙熟事物的亲切感。
20、莹白的水边鸥鸟,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诗与画的交融,可以说与王勃笔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1、接下来,作者思绪转向身边细事。
22、“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23、”此情此景,十分亲切动人。
24、初唐诗人贺知章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6、”这里虽没有儿童笑问的场面,但儿童“牵衣”,“笑我”头发已经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
27、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场景,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难以忘怀的思念。
28、吴激早年在宋朝甚有声名,春风得意。
29、此时屈仕北国,贰臣之疚自不待言,而思念故乡之情也只能托归来的游子之口道出。
30、整首词造语清婉,哀而不伤。
31、那无可奈何的思乡情丝仍能激发起读者深切的同情。
32、原文: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吴激〔宋代〕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33、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34、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3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36、译文: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
37、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
38、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39、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40、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4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4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3、本诗写自己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