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潜伏里面的中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改名子为党通局

潜伏里面的中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改名子为党通局

潜伏里面的中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改名子为党通局

1、潜伏里面的中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改名子为党通局?,将党通局的领导机构和党派调查室留在党部内,其他单位转到各政府部门,但实际还是由党通局领导。

2、当时属于这种情况的单位有: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第七科。

3、六科的公开业务为行政效率统计,七科为施政成绩统计,其实就是党通局的党政调查处,任务仍然是管党务情报、政治情报等。

4、内政部第四处公开的职责是人口政策研究和人口资料的搜集等,党通局内叫人事登记处,负责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资料的登记。

5、经济部的特种经济调查处,公开任务是调查非法的经济活动,公开取缔走私、黑市和囤积居奇等,在党通局内还是负责经济情报。

6、当时党通局的电台用的是国防部通讯总台的名义。

7、1949年5月党通局主要职能部分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首任局长为季源浦(而叶秀峰则因无法安排,仍挂名为“党通局局长”闲置)。

8、党通局机关则仍保留。

9、南京解放后,内政部调查局迁至台湾。

10、1956年调查局改由司法行政部管辖。

11、党通局的前身“中统”(党员通讯局前身)主要任务是打击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负责监控社会舆论、思想言论,实际工作也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不得越权。

12、历史上它精心导演了:逮捕杀害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政治局候补委员彭湃、政治局候补委员杨殷、宣传部秘书长恽代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陈乔年、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等;逮捕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陈赓,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罗登贤,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等;绑架进步作家丁玲、潘梓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央临时上海局书记李竹声、代理书记盛忠亮相继被捕叛变等等。

13、仅在1931-1935年共“捕获”中共高级干部19人、中级干部80人、党员5万人。

14、鼎盛时期局本部有六处、六室、五会、一区,即党派调查处、党政调查处、特种经济调查处、统计处、总务处、交通管理处;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督察室、研究室、译电室;违纪审查委员会、侨务工作委员会、训练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事业管理委员会和重庆实验区。

15、下属有68个调查统计室,遍及全国各地各阶层。

16、改组后的党通局虽然还有一定的机构编制,但业已缩减,多余的通过化整为零,把中统局的机构整建制划到别的单位,继续开展工作,这样可以在表面上缩小规模。

17、补充: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

18、为了减轻国民党党部机构膨胀、党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将党通局的领导机构和党派调查室留在党部内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

19、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20、KMT概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21、中统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

22、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

23、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24、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25、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

26、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27、1949年2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隶属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国民党中央掌控。

28、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于1954年10月,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29、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目前职权重点是维护“台湾安全”和打击社会重大犯罪活动。

30、除接受“国安局”委托的“政治侦防”业务外,还要负责查贿、缉毒、防止重大经济犯罪等。

31、1949年后,中统在大陆的潜伏特务全部被严厉镇压。

32、中统成立始末、职权范围与机构变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33、1927年,以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

34、先后由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

35、在各省、市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

36、1932年,中央组织部调查科被扩编为特工总部。

37、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在各省、市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羁押中共叛变人员的反省院。

38、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处长徐恩曾。

39、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独立于军统(老军统,前身为复兴社)。

40、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缓和国民政府情报组织内部矛盾,提出“合力对外”的反动口号,于1937年底,将特工总部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

41、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任正、副局长。

42、特工总部编为该局第一处,处长徐恩曾。

43、但合并后矛盾剧并未平息,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将第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

44、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新军统)。

45、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由副局长主持工作。

46、1947年,中统改名为党员通讯局(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

47、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党部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为公开的情报机构。

48、同时,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以区为单位,如沈阳区、旅大区等。

49、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

50、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划归内政部领导,简称内调局,但习惯上仍被称为CC或中统。

51、内调局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实际由国民党中央控制。

52、在1949年败逃台湾前担任过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过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

53、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失败,中统迅速在大陆覆灭。

54、中统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

55、中统的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市以下设专员负责的“调查统计股”,县党部内设调查干事。

56、中统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之外的情报安全工作。

57、中统的工作重心一是在党政机关内部,二是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

58、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

59、(类似现在美国的FBI)中统先后由朱家骅、叶秀峰任局长,徐恩曾、郭紫俊、顾建中任副局长。

60、在各大行政区设有办事处或特派员办事处,在直辖市或重要城市设立区室,在各省党部及铁路、公路等特别党部内设立调查统计室(简称省室,路室)。

61、在省室或路室下设若干分区、工作站、工作团等。

62、在分区、工作站、工作团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

63、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于1954年10月将内调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