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晋南北朝方志体史书

两晋南北朝方志体史书

两晋南北朝方志体史书

1、两晋南北朝方志体史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一时期的基本史料以正史为核心,辅之以私史、史注、地方志、宗教类史料。

2、本文以史料价值为标准,主要总结魏晋时期比较重要的史籍书目,以供有需求的读者参考,一般性的史料此后有时间再慢慢更新。

3、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记魏、蜀汉、吴三国史事,但篇幅较短,失于简略。

4、刘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补遗订误,其功居多。

5、《晋书》(唐)房玄龄等撰唐初以前,尚有谢灵运、沈约多人所著的几十个版本的《晋书》。

6、至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下诏新撰《晋书》,于是许敬宗、房玄龄等人重修《晋书》,于是诸多旧版本渐渐弃而不用。

7、后来安史之乱,两京陷落,史籍散佚,只有贞观时所修此种《晋书》尚存,流传至今。

8、《宋书》(南朝)沈约撰沈约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

9、南齐时,奉诏编修《宋书》。

10、《宋书》记事多沿旧本,制度往往上溯两汉、魏晋,记录详细。

11、但今本一些纪传已非沈约原本,今中华书局点校本中有说明。

12、《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萧子显是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他写的《齐书》(为了与李百药的《北齐书》区分,自北宋曾巩改称《南齐书》)是为其家写史,记南朝齐一代史事,这是与其他正史不同的地方。

13、《梁书》(唐)姚思廉等撰《陈书》(唐)姚思廉等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姚思廉奉诏撰写南朝梁、陈两代史书。

14、《梁书》和《陈书》记事较简略,很多地方反不如北宋司马光所修《资治通鉴》所述史事丰富,但在保存南梁佛教之事与陈朝起居注等内容方面有相当的价值。

15、《南史》(唐)李延寿撰《南史》之修始于李延寿之父李大师,李大师见南北朝诸国史既多重复,又相互诋毁,便立志改写成通史,未毕而卒。

16、李延寿承继乃父之志,修成《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17、《南史》述南四朝史事,但着力于纪传部分,少典章制度的描写。

18、《魏书》(北齐)魏收撰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诏修魏史,记北魏一代史事。

19、但魏收所仕的北齐是承接东魏而来,立场上不可避免地偏重北齐,诋毁东晋、南朝。

20、不过,《魏书》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21、如《食货志》《释老志》等篇章保存了许多经济措施和宗教信仰的史料,为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持。

22、《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唐太宗时,李百药奉诏撰写《齐书》,记北齐一代史事。

23、李百药之父李德林生于北魏,历仕北齐、北周、隋,撰《齐史》未成,其子李百药以之为基,修《齐书》,贞观十年(636年)完稿送呈。

24、初称《齐书》,后为与萧子显所撰南朝《齐书》区分,自宋以后称《北齐书》。

25、《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建议唐高祖修史,累年未成,至贞观三年(629年)太宗复敕修撰,周史部分由令狐德棻与岑文本负责修撰。

26、限于材料,《周书》虽文辞优雅,但资料贫乏,文字往往流于空泛。

27、《北史》(唐)李延寿撰关于《北史》的修撰背景可参考《南史》。

28、《北史》部分,起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义宁二年(618年),通记北朝史事。

29、隋代亦被收入,将隋与北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等同视之,意在强调唐朝统一的意义,事实上对隋有贬低之义。

30、但《南史》《北史》同为佳史,叙事简明,比于诸朝所修正史之繁冗,有很大进步。

31、司马光将李延寿比于陈寿,认为“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

32、”其他史料《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有个特点,即年代越近,史料价值越大,故将于后面整理隋唐五代史料时详细介绍,这里列入主要是因为魏晋南北朝部分主要由刘恕负责。

33、史书称刘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34、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遇到纷杂史事难以处理时,也常交给刘恕。

35、所以可读性、可用性较强,而且《资治通鉴》确实在一些地方有如今不见于史料的记载,可能来源于已佚的史料,如《燕书》等。

3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是一部地方性史籍,专记巴蜀、汉中等地事,从远古叙述至成汉灭亡(347年)。

37、它用时记录地理、历史、人物,这种体裁是之前较为少见的。

38、《史通》将其视为地理书,而一些正史将其列为伪史。

39、《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该书记两汉、三国至东晋事,多记名士人物的言行与故事,反映了当时的学风和社会风尚。

40、文字形象生动,流传较广。

41、二十四史在魏晋南北朝时写的有《后汉书》《三国志》《宋书》《南齐书》《魏书》。

42、《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

43、《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44、《宋书》,“二十四史”之一。

45、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46、南朝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

47、《南齐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历史书,书中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48、《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中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49、《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

50、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勾勒出了南朝的概况,再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全面介绍了北朝。

51、作者旁征博引,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