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梵高是谁

梵高是谁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梵高是谁这个问题,文森特梵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毕业于蒂尔堡大学,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1]。

梵高是谁

⒈梵高对农民、田野生活有着很高的热情,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有《星月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作品,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影响。

⒉其于1890年7月在精神错乱中开枪。

⒊——对生活的自我,毁灭了他;对艺术的自我,成就了他。

⒋“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糟糕的、瘫痪的艺术里.。

⒌展会、画廊,所有的,所有的都被手里攫取了钱财的人所掌握。

⒍不要有片刻认为这是我的臆想。

⒎总在画家死后,人们才肯花大价钱购买他的作品。

⒏他们总是轻视在世的画家,他们通过偏向那些去世的人的作品来愚昧地为自己辩护。

⒐”——梵高,1890年。

⒑一语成谶,梵高的论断变作了对自己的预言。

⒒百年后,在人们疯狂追捧他的作品,7千万,8千万美金的天价一个接一个。

⒓富豪们在沙龙和酒会里煞有介事的品评着他的《星月夜》《向日葵》,他的作品似乎成了和罗曼尼康帝葡萄酒一般的身份象征。

⒔仿佛不配上梵高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格调高度。

⒕而梵高本人尽其一生,都和这些盲从跟风的思潮,金迷纸醉的生活毫无关系。

⒖了解他的经历后我们可以大约这样说:“正是他固执的选择造成了生活的困顿,正是他缺乏情商的莽撞和游移远离了爱情,但也正是他对绘画近乎疯狂的执着,成就了开创一派的个性化审美。

⒗”。

⒘(近处观察星月夜原画,色彩和笔触如同河流)。

⒙走向毁灭的生活和爱情。

⒚梵高短短37年的生命充满了磨难。

⒛正如生活毁灭了千百万人一般,梵高也被生活所折磨,但在他毁灭之前,留下了自己对绘画的真诚理解。

犹如狂风吹灭蜡烛时,灯芯里一点火光闪耀。

梵高的家族在荷兰可算是望族。

几个叔叔要么是海军指挥官,要么是富有的画商。

他有过衣食无忧的的少年生活。

份在艺术品交易公司的工作待遇优厚,甚至工资一度高过了父亲。

但爱情的受挫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Eugénie)对他表白的拒绝或许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他俩甚至没有牵过手。

(尤金妮亚的照片)。

尤金妮亚早在一年前就已订婚,和梵高的暧昧也许只是爱情的游戏吧。

失恋之后,梵高开始了自我放逐,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宗教之上,他变得愤世嫉俗,对越来越商业化的艺术痛恨无比。

激动的情绪往往占据他的头脑,让他难以控制自己,就现实来说,这让他不仅失去了原本风光体面的工作,还和从事画商的亲戚们交恶。

把兴趣转向神学并没有消解他的苦闷,很快,对神学院报考的失败让他难以畅通的进入宗教领域。

不过,他仍旧接受了一份去比利时南部工业区传教的工作。

在那里,他把自己的衣服鞋帽,随身钱款全都给了矿工们。

甚至将租的房子让给流浪汉,自己却在平民窟里睡草垛。

有矿难发生时,他竭力分担矿工的困苦,把身上的衣服撕成绷带去救人。

这般几近狂热的传教态度让担忧,苦行僧精神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再受到欢迎。

被父母接回家后,他有了把周围事物画下来的冲动,在弟弟西奥的鼓励下,他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开始学画。

27岁的他终于踏上了绘画之路。

但命运留给他的,只剩10年的作画时间。

学习基础绘画知识的同时,梵高迅速爱上了大他7岁的表姐科妮莉亚(Cornelia)。

他那时刚回家不久,新寡的表姐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和梵高一起出游,他突如其来的表白毁掉了平稳的亲情,表姐的回答是:“不,不!”但梵高仍不放弃,去到表姐家时,还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上烤,以示自己的爱情。

这样的出格行为和其他一系列不明智之举,让他和家人闹翻,搬出单独居住。

(科妮莉亚和儿子的照片)。

(埃滕花园的记忆,1888年,梵高在这个花园里向表姐求婚)。

对绘画的痴迷和对爱的渴望伴随着他,梵高很快和一个名叫西恩(Sien)的妓女同居。

尽管西恩还带着五岁的孩子,虽然两人的关系让梵高染上了性病,但固执的他仍旧希望和这位给他做饭洗衣的女子结婚。

可以想象,来自家人和世俗的反对会有多强烈。

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梵高被迫屈服,撇下西恩独自离去。

他的举动让西恩重新堕落为妓女,在梵高去世14年后,这个历经磨难的女子投河自尽。

此后,梵高飞快地完成着他的创作,一副接一副描绘着身边的乡村和人物,向往自己能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

一年后,爱情再次降临。

邻居的女儿玛戈特(Margot)大梵高十岁,在陪伴这位画师的时候,产生了质朴的情愫。

这也许是主动爱上梵高的女性。

梵高也回应了玛戈特的爱,两人决定结婚。

却立即遭到双方家人一致反对。

在梵高陷入纠结之时,更激动的马戈特吞服了灭鼠药,虽然抢救回性命,这次让梵高在当地成为众矢之的,连拜访他父母的村民都少了。

梵高再一次选择放弃他的爱情。

(玛戈特的照片)。

苦痛中诞生的个人艺术成就。

经历了一次次情感上的打击,梵高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作画上。

在弟弟西奥的帮助下,巴黎的画商开始对他的作品产生兴趣。

然而帮他参加画展的举动失败了,《吃马铃薯的人》以及农民肖像画并不符合当时巴黎人的审美,那会色彩亮丽的印象派正是主流。

穷困潦倒的梵高没有什么生活来源,他依靠弟弟寄来的钱够买绘画用具。

平时只吃面包喝咖啡。

抽烟,酗酒更成了他的习惯。

梵高这时不光继续绘画,他还开始研究色彩学和鲁本斯的作品。

并且从日本传入的浮世绘里吸取灵感。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认识了高更在内的许多画家,了解了新兴的各种画派,自己的画技愈加成熟。

(麦田与柏树,1889年)。

这时,他的精神状况变得很不稳定,以至于和朋友高更闹出了“割耳”,被警察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即便是在精神病院里,梵高的创作也没有停止。

他在病房里作画,病院和周围的景色成了作品的主题。

(二战后,学者们对梵高的精神问题进行了研究,判断他可能患有躁郁症等类似的精神)。

在他生命里一年,世人开始认识到他的水平。

他已经在短短十年间完成了2000多幅画,包括900幅油画和1100幅素描。

报纸《文雅信使》称他是一个天才。

比利时的先锋艺术家组织邀请他参加年度展览。

印象派大师莫奈表示欣赏梵高的参展作品。

如果就这样继续下去,梵高会更早为人们所熟知。

但折磨他的病痛更了。

1890年7月27日傍晚,37岁的梵高用手枪。

29日凌晨伤重去世,他给弟弟西奥留下的遗言是:“痛苦永存”。

梵高本可以和弟弟一样成为富有的画商,或者一个流俗的画师。

只是他选择了随性而行,像一个孩子般在人世间跌跌撞撞。

以自我为中心注定了他爱情生涯的悲剧。

在找到绘画这个生命中的挚爱以后,他方才无拘无束的挥洒,直到自己短暂生命的尽头。

(开花的杏树,1889年)。

梵高的作品是个性化的,带着浓烈鲜明的个人特点。

他是一个纯粹的画家,对色彩和笔触的运用无需置疑。

无论我们今人理解也罢,不懂也好,他作品里蕴含的个人感情和对的印象已经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等待不同的人群去各自体会。

NowIunderstand——如今我才明白。

Whatyoutriedtosaytome——你内心的呐喊。

Howyousufferedforyoursanity——和独自清醒的苦难。

Howyoutriedtosetthemfree——你多想让世人明了。

Theywouldnotlisten——人们却拒绝理睬。

Theydidnotknowhow——也不知如何倾听。

Perhapsthey’lllistennow——也许现在他们终将明白。

《Starrystarrynight》星月夜。

(谢谢观赏,如果觉得不错请点一下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