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分为三种情况:吸收像:当电子射到质量、密度大的样品时,主要的成相作用是散射作用。

2、样品上质量厚度大的地方对电子的散射角大,通过的电子较少,像的亮度较暗。

3、早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都是基于这种原理。

4、衍射像:电子束被样品衍射后,样品不同位置的衍射波振幅分布对应于样品中晶体各部分不同的衍射能力,当出现晶体缺陷时,缺陷部分的衍射能力与完整区域不同,从而使衍射波的振幅分布不均匀,反映出晶体缺陷的分布。

5、相位像:当样品薄至100?以下时,电子可以穿过样品,波的振幅变化可以忽略,成像来自于相位的变化。

6、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

7、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包含关于样品的表面测绘学形貌和组成的信息的各种信号。

8、电子束通常以光栅扫描图案扫描,并且光束的位置与检测到的信号组合以产生图像。

9、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实现分辨率优于1纳米。

10、样品可以在高真空,低真空,湿条件(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宽范围的低温或高温下观察到。

11、最常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模式是检测由电子束激发的原子发射的二次电子。

12、可以检测的二次电子的数量,取决于样品测绘学形貌,以及取决于其他因素。

13、通过扫描样品并使用特殊检测器收集被发射的二次电子,创建了显示表面的形貌的图像。

14、它还可能产生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且图像呈三维,鉴定样品的表面结构。

15、扩展资料:在使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样品前样品必须被预先处理。

16、随不同研究要求的需要科学家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7、固定:为了尽量保存样本的原样使用戊二醛来硬化样本和使用锇酸来染色脂肪。

18、冷固定:将样本放在液态的乙烷中速冻,这样水不会结晶,而形成非晶体的冰。

19、这样保存的样品损坏比较小,但图像的对比度非常低。

20、脱干:使用乙醇和丙酮来取代水。

21、垫入:样本被垫入后可以分割。

22、分割:将样本使用金刚石刃切成薄片。

23、染色:重的原子如铅或铀比轻的原子散射电子的能力高,因此可被用来提高对比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