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春风十里,是现代人冯唐的诗,原句是“春风十里,不如你”。正像现在人常说的那句“诗与远方”一样,它完整的句子是“诗和远方的风景”。

约略的句子,言简意赅,常有超出原来完整句子的美意,成为经典流传下来。

春风十里,其实是冯唐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中化出,原诗为:春风十里扬州路。

杜牧,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晚唐的小李杜之一。小李杜的另一位是,李商隐。大李杜,自然就是李白与杜甫。不过大李杜一词少见,只是为了和小李杜对比时才偶尔使用。人们一般称他们为“李杜”。

李杜撑起了盛唐半壁江山。当然,也有把杜甫划为中唐的,就是安史之乱之后的那段时间。之所以有李杜的出现,最主要的,不是李杜有多能。最最重要的是,唐朝的开明。诗人能放得开手脚,没有许多禁忌。你想想,若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放在后世,是个什么状况。

到了晚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胜景不在,变成了李商隐诗里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江山代有才人出,皇朝不过三百年。

这里按下李杜不表,单说“春风十里”的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君看《阿房宫赋》中的杜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派浪遏飞舟之势。可惜,怀才不遇,只能落魄江湖、青楼薄幸。

回过头来再看他的《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头一句写人。十三岁,婷婷袅袅。这个在现在不可想象。只能说古人早熟哦。第二句写花,以花喻人。二月梢头,豆蔻花期。第三句写扬州的盛况。十里长街花团锦簇,美女如云,兜里有钱,心中有梦。第四句再回来写人,阅人无数,回来细想,春风十里,不如你!

落魄江湖,倒也青楼有爱。

因为诗中有个“十三余”字样,有好事者将杜牧的另一首诗串在一切,演绎了个上下集:

《怅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说是,杜牧对这个13岁的小美女念念不忘,但因姑娘实在太小不便婚配。杜牧便与姑娘家人约定,以十年为期一定来娶。并立下约据,给了姑娘家很多银两。等到杜牧蹉跎14年,再来寻访当年那个小姑娘时,姑娘已出嫁三年,并有两子。姑娘领着子女来见杜牧,并暗示当初的十年之约。杜牧自知失信来迟,非常感慨,于是作绝句《怅诗》,送给美人作为纪念:

首句寻春,一个“自”字把那种“自怨自艾”的心态写了出来。第二句自解,“不须惆怅”,却是“懊悔莫及”,心里“很有”,嘴上“却无”。无可奈何,惆怅失意,尽在纸上。狂风尽吹,深红不见,毕竟绿叶成荫,果实累累,就这么着吧。

说小李杜,勉强点了一下杜牧,还未及李商隐,限于篇幅,有机会再说李商隐。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的并称。

典故出自韩愈《调张籍》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所以后人多以“李杜”并称。

李白继承发展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作品风格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雄奇瑰丽,比如《蜀道难》,后人尊称他为“诗仙”,代表作有《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杜甫继承发展了《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关注现实,同情普通民众的疾苦,内容多为社会生活写实。有“诗史”、“诗圣”之称。代表作主要有《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羌村三首》等。

小李杜。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并称。

李商隐与杜牧在诗歌创作上都有不俗表现,名篇佳作不少,所以后人将他们并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擅长写爱情诗,风格多为深沉缠绵,华艳绮丽。代表作有《锦瑟》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出自他的诗作的名句。

杜牧诗作内容较为充实,善用七绝体,风格豪放清新。因为他仕途不得意,所以他放浪形骸,流连于青楼等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谓是他的人生写照。

后人为了区分,通常称李白、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诗人众多。大家如云,诗作浩如烟海,千古传诵,为后人所称颂。

唐代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称“李杜”,也就是“大李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以浪漫主义著称,现存诗歌900多首,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最为擅长。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长干行》.《月下独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杜甫,字子美,生于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圣”。作品有:《望岳》.《兵车行》.《丽人行》.《古柏行》..《哀江头》.《梦李白二首》.《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等。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沁阳县人。他的诗.文字.音调都很美,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厚,但由于他爱用典故和过度的修饰词语,使诗的本身变得很晦涩,叫人不容易看得懂。作品有《常娥》.《夜雨寄北》.《无题》等等。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晚唐作者中,他是有自己特色的一个人。其诗歌明媚流转,富有色泽,咏史吊古之作含蓄而不艰涩,构思精妙,诗存《樊川诗集》。作品有《六国论》.《赤壁》.《泊秦淮》.《赠别二首》.《遣怀.》《秋夕》.《金谷园》等等。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并称。

韩愈《调张籍》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故有“李杜”之称。

李白继承发展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其作品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迈狂放,有“诗仙”之称,代表作为《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杜甫继承发展了《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冷静剖析现实,风格沉郁顿挫,有“诗史”,“诗圣”之称,代表作为《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羌村三首》等。

他们诗歌创作的风格流派虽不同,却都以其如橡巨笔,描画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时代风貌: 渴示了人民生活的疾苦: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了独特的思想性格; 共同推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并称。

盛唐时期李白与杜甫齐名,时号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较高成就,故有人将他们并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善写爱情诗,其诗情感深沉缠绵,风格华艳绮丽。 杜牧诗作内容较为充实,善用七绝体,风格豪放清新。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大李杜: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李青莲,长于歌行体古风和七绝,盛唐七绝唯有王昌龄可以与之比肩;诗圣杜甫,字子美,称杜工部,作品被称为诗史,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图为李白(上阳台帖)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长于七言无题,温婉深挚。不幸陷于牛李党争,仕途很烂,中年丧妻,记忆中唯有“骄儿”诗写得神采飞扬;杜牧,字牧之,京兆人,少年时期扬州十年,少年得名,过着青楼薄幸的生涯,人至中年,诗风为之一变,成为清新自然风格,七绝相当不错。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大李杜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泛鬼神",堪称诗坛奇才;杜甫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堪称名句。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李商隐“虚有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敞开",英年早逝;杜牧最著名的诗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琅琅上口,妇孺皆知。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大李杜 是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小李杜是晚唐时的李商隐与杜牧,

古代诗人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是谁

大李杜是李白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诗歌文学的鼻祖,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