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无论是江苏淮安,还是河南信阳,都在标榜自己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那么究竟哪里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呢?

我国的地理学家们认为,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省,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 0 0 公里。

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至农业生产、人民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有明显的差异。专家们对秦岭作为南北分界线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秦岭中脊为界,二是以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为界,三是以秦岭北坡的700米等高线为界。

但无论持有什么观点,都一致认为南北方分界线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是1月零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以北为零下,以南为零上。②是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以北为800mm以下,以南为800mm以上。③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④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植被,以南为阔叶林,以北为针叶林。⑥农业,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⑦土壤,北方为黄土、黑土。南方为红壤、紫色土。

河南省方城县素有“五界之县”之称,县境内有五条自然界的分界线:①北 亚热带与南暧温带的分界线,县域北界恰在秦岭至淮河一线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上。②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线,两个流域的面积各占县域面积的二分之一。③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的分界线,县境为南阳盆地的东北部与黄淮平原连结的最外缘。④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的分界线,以穿县而过的许南公路为界标,以北为属伏牛山脉,路东为桐柏山脉。⑤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以黑沟-栾川-维摩寺-确山断裂为界,以北为华北地台,以南为秦岭地槽。

此外,方城县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①方城县1月平均气温为0.4℃。②年平均降水量为809.5mm。③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区分的,方城县年平均气温为14.4℃,最高平均气温27.1℃,最低平均气温0.4℃。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092小时。⑤方城县的植被主要是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⑥方城农业既生产小麦,也生产水稻。⑦方城县的土壤有三种,分别为:黄棕壤土、砂姜黑土和潮土。

对照这些具体的标准,方城县在秦岭-淮河沿线众多的城市中是当之无愧最具代表性的中部地区。同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河南省方城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这是因为:①方城县自古就是南北通衢。秦岭是古时候南北交通的最大屏障,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指翻越秦岭。但是秦岭在方城县境内转折并没有封死,而是留下了一个喇叭型缺口,被称为方城缺口。

春秋时期,方城是楚国北边境,为了控霸南土,公元前678年楚国在方城沿方城缺口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楚长城在大关口处留下了一个通道,设为隘口,与太汾、崤阪、井陉、句注、居庸等并称为“天下之九塞”。因此,自春秋时期,方城县大关口即成为古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古代南北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们,自大关口向南即南方,向北即北方。方城县大关口附近现存的古代驿站就是最好的佐证。

②秦岭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而方城县是汉文化发源地南阳的北大门,南来北往的官商走过了方城县大关口,即刻感受到南北方的差异,于是有了秦岭这个名称,更记住了秦岭这条南北的分界线。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河南省位于长江北面,南面于湖北省连接,黄河在河南省经过把河南省一分为二,河南省的北面安阳市与河北省连接。

河南省南北分界线

河南南北分界线,黄河以北为豫北,淮河以南为豫南,中间为豫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