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文学界发生了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942年文学界发生了什么
1942年我国文学界发生了一个里程式的历史事件: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为“引言”、“结论”两部分。《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时,根据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
《讲话》还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
《讲话》进一步指出文艺“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指出必须通过典型形象体现出党性原则,更有效地发挥文艺的特定的战斗功能。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了的文艺作品,才能通过艺术的感受,“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1942年文学界发生了什么
1942年文学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界的座谈会,后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为解决延安文艺界脱离实际的问题和各种不良倾向,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界的座谈会。《讲话》倡导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改变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带来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文艺的繁荣。《讲话》中关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一系列论断,对于当下弥漫于文艺界的某些不良倾向,具有警醒作用。
《讲话》正式发表之际,正是延安整风进入高潮的时候。由于《讲话》论述的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非常切合整风运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需要,《讲话》就被列为《整风运动二十二个重要文献》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