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共2张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研发成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原子弹属于核武器,杀伤力非常大,是守护民族、安全的关键,原子弹的出现,让其它国家不再小看中国,称为我国最为坚强的后盾。
我国的第一颗导弹在1960年11月5日研发成功,这颗被命名为“东风”一号的导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全发射,这颗导弹的出现,开创了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结束了中国有舰无弹的历史。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1970年是发射成功,这颗人造卫星名字为“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说明中国的科技在国家上处于领先地位。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的说法,明确的就是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后来的概述以及现在的历史课本上,都加入了导弹这个说法,应该属于人为加入。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答:“两弹一星”指的是核 弹、导 弹以及人造卫星。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毛 主 席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 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 子 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 子 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 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1960年11月5日至1970年4月24日,中国相继成功完成第一枚导弹的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二弹一星就是指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研制发射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标志的核工业体系,从此中国进入核导弹俱乐部,不再收到美国和前苏联的核讹诈。从此奠定了中国核工业独立自主发展方向,成为世界上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力量。
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些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卫星,我国最初是将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称为两弹一星,后来改成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核弹不仅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包括中子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