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上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书省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上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以及元朝中书省和丞相的职权各是什么,他们各自分管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元朝中书省和丞相的职权各是什么,他们各自分管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元朝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由于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要。中书令通常由皇太子担任。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初为中书省派出机构,掌管所辖地区内的军政事务,"行中书省"概念其后发展成为省级地方政府。
忽必烈即位后,实行中书省一省制,长官为中书令,多数时间里以皇太子兼任,为虚职。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以右丞相为上。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以上皆为宰相。
元朝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干什么的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工作职能如下:
1、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是掌管机要和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2、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
3、门下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
中书省在宋代的地位
宋代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宋史·职官志》说:“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任命省、台、寺、监、侍从、知州军、通判等官员。”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中书省是中央还是地方的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元朝为什么会实行中书一省制
所谓一省制,就是在中央,用单独的一个中书省取代唐代的三省以及宋代的东西二府,并且这个机构直接管理地方的各个行省(相当于现在的省),军政大权完全归中书省掌控并且由其长官丞相完全负责,而不像过去中原王朝通常有几个地位差不多的官员组成互相牵制制衡的宰相集团(如汉代三公、唐朝三省长官等)。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在游牧民族内部,大汗和下属通常是主子和家奴的关系,因此元朝皇帝看待官员就像家奴一样,没有汉族朝代那么多的官僚机器,而是很信任家奴的由一个丞相(也就是皇帝的总管)总揽全局,因此中央也就只有一个省而没有分权制衡。这个制度实际效果无疑是很差的,元朝出现了很多专权的丞相。总得来说,这个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历史上的一个倒退。具体的学术文章可以参考《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一书,由北大历史教授写的,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演化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好了,关于中书省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上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和元朝中书省和丞相的职权各是什么,他们各自分管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