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分离有什么作用?性状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其实性状分离有什么作用?性状分离的原理和方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什么是性状分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性状分离有什么作用?性状分离的原理和方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segregationofcharacter)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例如,以纯种开红花的豌豆与开白花的豌豆杂交,杂种一代(F1)的全部植株都是开红花的。让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得到F2个体,其中约有3/4个体开红花,约有1/4个体开白花。这种在杂种后代中显出不同性状(如开红花和开白花)的现象,就叫做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
性状(traits)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抗倒伏、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在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中把作为表型的显示的各种遗传性质称为性状。在诸多性状中只着眼于一个性状,即单位性状进行遗传学分析已成一种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手段。
什么是性状分离啊
性状分离(segregationofcharacter)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例如,以纯种开红花的豌豆与开白花的豌豆杂交,杂种一代(F1)的全部植株都是开红花的。
让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得到F2个体,其中约有3/4个体开红花,约有1/4个体开白花。这种在杂种后代中显出不同性状(如开红花和开白花)的现象,就叫做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和分离定律的区别
孟德尔遗传两大定律为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没有性状分离定律。要是分不清的话只要记住一个是单基因的,一个是多基因的,单基因的是分离定律,多基因的是自由组合定律
其实孟德尔只是揭示了遗传学的2个定律,分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内容是:在杂和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还有一个是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一个美国的遗传学家提出的,不是孟德尔提出的。
性状分离的条件
性状分离(segregationofcharacter)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群体数量足够多等。
关键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精细胞和卵细胞),一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产生了两种基因型数量相同的精子(或卵子)例如基因型为Aa的雄性,产生了A、a两种基因型不同但数量相同的精子。同样雌性也产生了两种类数量相同的卵细胞。
验证性状分离的方法
分离定律指的是在亲代为双隐和双显时(假设是AABB和aabb,这样F1就为AaBb,再测交,也就是与aabb交配,则会出现性状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就是有两对相对性状,其内涵就是A和B的组合是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自由的。但是必须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组合定律等,一般只答自由组合定律就行,因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但两个都答也不错。但是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时一定是分离定律。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