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都城历史悠久,在哪里?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周朝都城历史悠久,在哪里?,以及西周的都城是什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西周的都城是什么
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的先人为了向东开拓,其政治中心从关中西部不断向东迁移,到周文王终于定于丰,在今西安以西丰水西岸。这时的周还只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随后的武王将政治中心迁到与丰隔水相望的镐。不久,武王伐纣,周取代商朝,统治了中原地区。
当周武王君临天下的时候,镐京作为首都就显得过于偏西,洛阳一带处于中原地区之中心位置,有建都的优越地理条件。武王就有在洛阳建都的想法。
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
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商朝都城在哪里
《封神演义》第一回,成汤灭夏,即位为天子,都于亳(读音bó)。这个亳是西亳,被认为在今河南偃师。然而纣王即位后,都城却在朝歌(zhaoge,今河南鹤壁),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还是纣王即位后迁都了呢?
其实都不是。
作者行文并无矛盾,纣王也没迁都。亳与朝歌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商朝的确迁都了,但并非纣王,而是另有其人。
一、商人善迁商人善迁,就是指商朝对于迁都似乎有种迷之爱好。
从商人始祖契,到成汤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而有八次迁徙,相当于每一代都要来一次全族大搬家。
除了最后一次,成汤定居的南亳有地可考之外,其余七次都不可考。
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成汤时期也有三次迁都,虽然三次迁徙的地方都以“亳”命名,但确实是三个不同的地方:
亳有三处,分别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为汤即位为商部落首领时所居,有说即今商丘高辛镇;北亳为成汤伐夏之前、会盟诸侯之地,有说即今商丘蒙县;西亳为汤推翻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之地,有说即今偃师。
二、不省心的祖宗请大家先记住商朝世系,不然可能会被那些名字搞昏头:
成汤、【太丁(未立而卒)、外丙(立二年)、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纣王)。
自成汤传到第十代中丁的时候,又开始了迁都。
《史记·殷本纪》云,“帝中丁迁于隞”,这个“隞”在《竹书纪年》中作“嚣”,当然它并不是念成嚣张的“xiao“,而是念作“ao”,《帝王世纪》说“中丁徙嚣,或曰隞,今河南敖仓是也”,所以两个字都代表同一个地方。
隞都在哪里呢,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一般被认为在今河南郑州市区之内。
中丁死后,依次继位的是外壬和河亶甲(二人皆为中丁之弟),外壬倒在隞地住的挺好,河亶甲住不惯,又开始了迁都。
这次是迁到相都。相,被认为是今河南内黄,近年网络上广受欢迎的武悼天王冉闵便是内黄人。
河亶甲的儿子祖乙即位后,又迁都到邢(《史记·殷本纪》),《尚书》说“祖乙圯于耿”,也是以“耿”为都城之意,《竹书纪年》说祖乙“居庇(以庇为都”)。
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说“耿”与“邢”实为一地,古音是一个字的不同发音;而庇,一般被认为是在商丘永城的新桥乡境内。
所以又衍生出两个解释:1、祖乙迁都一次,在邢都;2、祖乙迁都多次,时而在邢,时而在庇。
又传四代,至南庚。
据《竹书纪年》,南庚自庇迁都到奄。奄,故地在今山东曲阜。
传了两代,到盘庚时,迁都五次,民吏皆怨。最后终于在北蒙安定下来,即有名的“殷都”,现在称为殷墟。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在河南安阳。
这回可算是安定下来啦,《竹书纪年》说: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更不徙都的意思是再也不迁都了。
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些不省心的祖先啊,搬家搬得也忒累了!
三、别都朝歌上面已经说了,商朝最终在殷定都,此后773年,直到纣王灭国,也没有再迁都。那朝歌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朝歌是纣王的别都。
连这个名字,都是纣王改的。
《竹书纪年》说: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纣王“稍大其邑”的地方是殷,将其城市规模大有扩建。
可是纣王显然更喜欢朝歌。
朝歌的前身是武丁城,武丁城的前身是沬都。
其得名当然是因为殷高宗武丁。
据世系表,盘庚之后四代,传国至武丁。武丁为什么要迁都,原因已不可考,我们不妨认为,他没把曾祖父“更不徙都”的祖训当回事,又或者说,他委婉的避过了祖训,比如用别都的方式迁都于此。
传至帝辛(纣王),显然也技巧性的学会了这一招。
纣王将武丁城修缮并扩建,比如建了著名的鹿台,因为城西有朝歌山,因此改名“朝歌”。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何其壮哉!
纣王以朝歌为别都,正如后来的北齐王朝,都城虽在邺城,但皇帝在晋阳呆的时间要多些一般,纣王也是如此,在朝歌的时间停留得更长,以至于在位后期,恐怕一年也不回殷都一次。
到武王伐纣时,周军已经打到了牧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地”,七十里地,已是近在咫尺,这时候纣王仍然不愿逃回殷都以图东山再起,可见,殷都在这时,大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殷墟”了。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想把《封神演义》背后的历史及故事写一写,会写很多期,会写很久很久……认真扯淡,认真考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及关注~~~~
夏、商、周分别在什么地方建立都城
夏、商、周的都城分别在今天的哪里?这些都城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山东、陕西这四个省。在历史文献记载,夏朝的首都在斟鄩。在《竹书纪年》中就这样写的,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到夏桀一直都把斟鄩作为首都。它的位置再洛阳。夏都的都城有登封、以及洛阳等地。
夏朝是一个世袭王朝,当时夏朝的统治以今天的河南为中心,向北延伸到河北。南面可以延伸到湖北地区。后来夏朝的首都在巴邑,这个位置就是现在的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1363030山西地区。在后来夏朝就被灭了,这段仅仅在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期间首都不断的迁移。
说完夏朝我们再说商,我们都说商汤,商朝从汤开始,汤原来的首都在毫,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再后来商的首都就迁移到了隞,这个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荥阳北。后来又迁移到了相,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再后来首都又迁移到了邢,所谓的这个地方就是河南的温县。在商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五次首都的迁移。大部分都在河南这个地方。
说完商朝,我们再说周。西周的首都镐京,这个位置在西安长安区。在公元771年,周平王将首都迁移到了洛邑,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先前商朝的首都在西安,后来首都迁移到了河南。这三个朝代我们看到了首都的迁移,从最开始到各种条件因素的迁移,基本上在现在的河南,陕西,山西,西安等地。
周朝地名
成周为西周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周成王将西周都城迁都于此,始见于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成周洛邑为西周铭文中所记载的最早的“中国”所在地。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并置九鼎定都于此,寓意定鼎中原。何尊铭文详细记载的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此事。东周,周敬王为避“王朝之乱”,从洛阳王城迁都到成周
西周的国都在今天的哪里
是如今的西安市。
武王伐纣获胜后,定都在镐京(就是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定国号为周。
为了和后来周平王东迁后,在洛阳的周区分开来,因此将在镐京的周称为西周,洛阳的周称为东周,
关于周朝都城历史悠久,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